课件编号10463537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 课外古诗词诵读课件(共40张PPT)

日期:2024-05-09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27次 大小:10556928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
  • cover
(课件网) 课外古诗词诵读 1.了解古诗有关知识。品味语言,背诵古诗。 2.有感情的反复诵读,体会古诗的意境。 3.通过设疑、点拨、讨论、写作等方式理解词意,体会诗人 情感。 4.激发我们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品位和 审美情趣。 学习目标 峨眉山月歌 李 白 作者介绍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著名浪漫主义诗人,被人们称为“诗仙”。著有《李太白集》。他的《蜀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等都是脍炙人口的作品。 (1)重点词语理解 半轮:半边,半个。 平羌:即青衣江,大渡河的支流,位于峨眉山 东北。 发:出发。 渝州:今重庆一带。 检查预习 (2)诗歌大意 半轮明月高高地挂在山头,月亮倒映在平羌 江那澄澈的水面。夜里我从清溪出发奔向三峡, 看不到你(峨眉山上的月亮)了,不知不 觉就到了渝州。 夜发/清溪/向三峡, 思君/不见/下渝州。 朗读指导 课文朗读 点击以下图标即可播放 整体感知 《峨眉山月歌》描写了一幅什么图? 描绘了一幅千里蜀江行旅图。 品味赏析 “峨眉山月半轮秋, 影入平羌江水流。”两句中写了哪些景物?有何作用? 这两句中写了山、月、江水。这些景物融合变幻,衬托出诗人即将离开故乡时的复杂情感。 鉴赏评价 赏析《峨眉山月歌》一诗。 诗中连用了五个地名,构思精巧,不着痕迹。诗人依次经过的地点是峨眉山—平羌江—清溪—三峡—渝州,渐次为读者展开了一幅千里蜀江行旅图。除“峨眉山月”以外,诗中几乎没有更具体的景物描写;除“思君”二字,也没有更多的抒情。然而“峨眉山月”这一集中的艺术形象贯穿整个诗境,成为诗情的触媒。由它引发的意蕴相当丰富;山月与人万里相随,夜夜可见,使“思君不见”的感慨愈加深沉。明月可亲而不可近,可望而不可即,更是思乡、思友之情的象征。 江 南 逢 李 龟 年 杜 甫 作者介绍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河南巩县(今河南巩义西)人,世称杜少陵。唐代现实主义诗人,被尊为“诗圣”,与李白合称“李杜”。存诗1400多首,有《杜工部集》。代表作有“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等。 检查预习 (1)重点词语理解 寻常:经常。 崔九:指殿中监崔涤,唐玄宗的宠臣。 江南:这里指今湖南省一带。 落花时节:暮春,通常指阴历三月。 君:指李龟年。 (2)诗歌大意 当年在岐王宅里常常观看你的演出,在崔九 堂前也曾多次听到你的演唱。现在正是江南景色 最美好的时候,在落花纷纷的暮春时 节又和你相逢了。 正是/江南/好风景, 落花/时节/又逢君。 朗读指导 课文朗读 点击以下图标即可播放 整体感知 《江南逢李龟年》这首诗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所作的? 此诗大概作于大历五年(770)杜甫在长沙的时候。安史之乱后,杜甫漂泊到江南一带,和流落此地的宫廷歌唱家李龟年重逢,回忆起在岐王和崔九的府第频繁相见和听歌的情景而感慨万千写下这首诗。 品味赏析 “落花时节”有什么特殊含义? “落花时节”比喻国运衰微,人生落魄,盛时不再。 鉴赏评价 赏析《江南逢李龟年》一诗。 诗的前两句追忆昔日与李龟年的接触,寄寓诗人对开元初年鼎盛之世的眷怀;后两句是对国事凋敝,艺人颠沛流离的感慨。仅仅四句就概括了整个开元时期的时代沧桑、人生巨变。语言极平淡,内涵却无限丰满。“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不矛盾,既是写实又有深刻的寓意,通过江南好风景来反衬时代沧桑、人生巨变,使得诗的内涵更加丰富。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岑 参 作者介绍 岑参(约715—770),南阳(今河南许昌附近)人,后迁居 江陵(今湖北荆州),唐代诗人。因仕途原因,几度出塞,对 边塞风光、军旅生活以及少数民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