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0466999

教科版(2001)科学六年级下册 3.2 《月相变化》(教案)

日期:2025-04-22 科目:科学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44次 大小:28620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教科,2001,科学,六年级,下册,月相变化
  • cover
六年级 教科版 下册 《月相变化》教学设计 【科学教育理论指导】 “5E”教学模式是美国生物学课程研究会(BSCS)开发出的一种适合探究教学的模式,这一模式强调以学生为中心,通过运用调查和实验的方法解决问题;强调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促进学生对科学概念的理解和知识的建构。5E教学模式共分5步,分别是吸引(Engagement)、探究(Exploration)、解释(Explanation)、迁移(Elaboration)和评价(Evaluation)。 这一节课是典型的运用5E教学模式开展的科学探究课。通过引导学生经历一个相对完整的5E教学探究过程(吸引→探究→解释→迁移→评价),了解科学学习的一般方法。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创设有利于学生探究的问题和活动情境,引导学生的思维活动;通过合理设计问题、有技巧地提出问题,并结合富有启发性的教学语言,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质疑问难,解释迁移,教师把教学评价贯穿于整节课之中,师生、生生间的交流评价层次丰富。 【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梳理】 本课是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宇宙》的第2课。主要是让学生认识到月相是变化的,变化是有规律性的。教科书安排了四部分的教学内容,第一部分:画月相。让学生根据生活中的记忆,画出月相的变化。第二部分:给月相排序。通过小组以及全班的交流比较,初步了解月相变化的规律。第三部分:模拟月相变化。通过模拟月相变化的实验,让学生初步认识月相变化跟月球不发光有关,跟太阳照射有关,跟月球在围绕地球公转有关。第四部分:观察白天的月相。安排了一个课后观察月相的活动,希望学生在实际观察中验证并形成较稳固的认识。 让学生通过画月相的活动,了解月相的变化,在对月相进行排列的过程中对月相变化的规律有所认识,并通过模拟活动试着解释月相变化的原因。最后,让学生观察白天的月相,对月相变化的情况进行实践检验。 【学情分析】 在与学生交流的过程中,我们会发现学生知道许多有关地球、太阳、月亮、星球的知识,但尚未对此形成一个系统的理解。月相的变化是学生从生活中就可以感知的,他们在过去的生活中对月亮有一定的观察,但由于以往的观察往往是无意识的、无目的的,所以并没有深入关注其变化规律。因此,帮助学生将头脑中零散的影像进行修正、整理,从而发现月相变化的规律,是学习该课的意义所在。 本课的课外探究活动任务艰巨,虽然六年级学生对于科学观察已经有一定的方法技巧,但是一个长达一个月的观察任务,将是对他们观察探究能力的一次大的考验。 【教学目标】 1.能指认月相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形状;能描述月相变化的规律;能说明月相变化是月球围绕地球公转过程中形成的。 2. 初步学会利用模型来解释自然现象,能根据已知的现象进行简单的逻辑推理并做出假设,同时能在小组学习中收集整理别人的观点,并且根据一定的事实对自己的假设进行调整。 3.意识到合作的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月相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形状;月相的变化是有规律的。 教学难点:模拟月相变化现象实验的各个部分所代表的天体部分;透过观察到的月相变化现象,思考月相变化的特点 【教学准备】 课件、观察记录、模拟月球、电筒、活动图卡等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1E:吸引 1、出示PPT:圆月。同学们,这是我们某天晚上所看到的月亮,你知道是哪天吗?大家还见过哪些不同形状的月亮? 2、通常我们把在地球上所看到的各种月球形状成为月相。从大家所画的月相来看,我们所看到的月相不总是一个模样,而是有变化的。 1、回忆月亮的不同形状。2、认识月相及月相是有变化的。 结合日常对月亮的观察,从学生最有印象的圆月开始,让学生有这个意识:月亮是有不同形状的,月相是会变化的。 本环节的目的是引出教学任务,激发学生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