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0467173

3.4 力的合成(课件+学案+作业)

日期:2024-06-26 科目:物理 类型:高中学案 查看:82次 大小:6352240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合成,课件,学案,作业
    课后素养落实(十三) 力的合成 (建议用时:25分钟) ◎考点一 几个力可以用一个力来代替 1.(多选)下列物理量在运算时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的有(  ) A.时间       B.位移 C.速度 D.加速度 BCD [矢量运算时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故选项A错误,B、C、D正确.] 2.下列关于合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合力的性质与原来分力的性质相同 B.合力与原来的分力间的关系是等效替代关系 C.合力出现的同时可以出现一个分力 D.合力的作用效果与任一分力的作用效果相同 B [在力的合成中,合力并不是一个真实存在的力,因为找不到合力的施力物体.合力与分力的概念是建立在效果相同即所谓的等效的基础上的,因此,合力也就没有性质的问题,A错误;合力与分力之间的关系就是等效替代关系,合力与分力是不能同时出现的,B正确,C错误;合力的作用效果是和所有分力共同作用的效果相同,而不是与其中一个分力的作用效果相同,D错误.] 3.同时作用在某物体上的两个方向相反的力,大小分别为6 N 和8 N,当8 N的力逐渐减小到零的过程中,两力合力的大小 (  ) A.先减小,后增大 B.先增大,后减小 C.逐渐增大 D.逐渐减小 A [当8 N的力减小到6 N时,两个力的合力最小为0,若再减小,两力的合力又将逐渐增大,两力的合力最大为6 N,故A正确.] 4.有三个力,一个力是12 N,一个力是6 N,一个力是7 N,则关于这三个力的合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合力的最小值为1 N B.合力的最小值为0 C.合力不可能为20 N D.合力可能为30 N B [三个力方向相同时合力最大Fmax=25 N,6 N、7 N两力的合力范围1 N≤F合≤13 N,当合力F合=12 N,且方向与第三个力相反时,三力的总合力为零,即三力的总合力范围是0≤F总≤25 N,故A、C、D错误,B正确.] ◎考点二 探究两个互成角度的力的合成规律 5.在“探究共点力合成的规律”的实验中,某同学的实验情况如图所示,其中A为固定橡皮筋的图钉,O为橡皮筋与细绳的结点,OB和OC为细绳. (1)本实验采用的科学方法是(  ) A.理想实验法 B.等效替代法 C.控制变量法 D.建立物理模型法 (2)(多选)本实验中,采取下列哪些方法和步骤可以减小实验误差(  ) A.两个分力F1、F2间的夹角越大越好 B.拉橡皮筋的细绳要稍长一些 C.实验中,弹簧测力计必须与木板平行 D.读数时视线要正对弹簧测力计刻度 [解析] (1)本实验是采用等效替代的原理,当两个力作用使橡皮筋结点O伸长到某一点,另一个力作用也使橡皮筋结点O伸长到同一点时,这个力就是前两个力的合力,B正确. (2)本实验中两弹簧测力计所拉绳间的夹角一般在60°到120°之间较合适,A错误;为了减小误差,便于确定两拉力的方向,拉橡皮筋的细绳要稍长一些,且必须使橡皮筋、细绳、弹簧测力计都与木板平行,细绳要与弹簧测力计轴线在同一直线上,读数时视线要正对弹簧测力计刻度,B、C、D均正确. [答案] (1)B (2)BCD 6.某同学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共点力合成的规律,图中GE是橡皮条,图甲表示用两个互成角度的拉力牵拉橡皮条,图乙表示用一个拉力牵拉橡皮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甲中两个拉力的方向必须相互垂直 B.甲、乙两图中,橡皮条拉伸方向EO必须水平 C.甲、乙两图中必须将橡皮条拉到相同位置O D.图甲中实验完成后,可更换橡皮条,继续进行图乙中实验 C [两次测量中拉力作用效果相同,因此必须将橡皮条拉到相同位置O,不需要两个拉力相互垂直,拉伸方向也不需要必须水平,实验中不能更换橡皮条,故C正确.] 7.某同学做“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实验中,主要步骤是: A.在桌上放一块方木板,在方木板上铺一张白纸,用图钉把白纸钉在方木板上; B.用图钉把橡皮条的一端固定在板上的A点,在橡皮条的另一端拴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