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0481507

《18 古诗三首》配套资源(课件+教学设计)

日期:2024-05-16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课件 查看:24次 大小:7193212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18 古诗三首,配套,资源,课件,教学设计
    古诗三首 一、教学目标 1.写“涯、莺”2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借助具体诗句,通过想象画面理解诗歌大意,体会诗词之美。 4.了解《书湖阴先生壁》中诗句表达的特点。 二、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引入主题 同学们,大家好,我是天津市滨海新区塘沽浙江路小学的孟婷婷老师。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一课《古诗三首》。 这个单元以“保护环境”为主题,编排的四篇课文都体现出人与自然相互依存的关系,号召人们要爱护环境、珍爱地球家园。 今天要学习的三首古诗描绘的都是值得我们珍爱的优美环境、自然风光。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去欣赏美景,品味诗情。 (二)想象诗景,感知诗情 1.想象黄河壮景,感受豪迈诗情 (1)破题读诗,了解黄河 读一读第一首诗的题目,你有什么发现? 结合注释,我们知道浪淘沙是唐代曲名,同时也是这首诗的题目。 唐代诗人刘禹锡以“ 浪淘沙”为题目写了九首古诗,我们今天学习的是其中的一首。因此,诗题后面标注(其一)。 通过课前预习,我们知道这首诗描绘的是黄河的壮丽景色。 提到黄河,同学们的脑海中会想到哪些诗句呢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曲折东流,经过我国九个省级行政区,最终流入渤海,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它也是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河流。 现在就让我们来读一读刘禹锡笔下的黄河。 先听老师读这首诗。 “曲”在这里表示弯弯曲曲。 “簸”的意思是颠簸。 同学们自己读一读《浪淘沙》这首诗,注意读准字音。 (2)想象画面,感受“磅礴” 自古以来,有不少文人墨客吟诵黄河,赞美黄河,那黄河在诗人刘禹锡的笔下又是怎样的呢?请同学默读《浪淘沙》,边读边想象画面,说说你从哪里体会到了黄河的磅礴气势? “九”在古代被认为是最大的数字,泛指多次或多数。“万”与我们学过的“万水千山”用法相同,泛指许许多多。 想象一下,你是不是也仿佛看到了弯弯曲曲的黄河夹(jia一声)带着绵延万里的黄沙,从遥远的天边奔腾而来。 首句一个“九曲”,一个“万里”让我们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一条巨龙,它裹挟着万里黄沙,蜿蜒在中华大地上。雄浑壮丽的黄河,百转千回,风涛万里,泥沙滚滚,从天边浩荡奔流而下,真是“黄河之水天上来”啊。 再读读第二句,你仿佛听到了什么? 我仿佛听到了_____,这真是一条_____的黄河啊! 你是不是也听到了黄河震耳欲聋、雷霆万钧的咆哮。 此时此刻,你一定被黄河磅礴壮阔的雄浑之美所震撼,带着自己的感受再来读一读前两句。 前两句作者歌咏黄河,起笔极具气魄,既写出了黄河九曲的姿态,又写出了其裹挟黄沙、奔腾而来的气势。 (3)了解典故,感受诗情 诗人看到的是万丈狂澜,听到的是雷霆万钧。此时此刻,他又会想到什么?让我们来看诗文的后两句。 同学们一定关注到了这几个字,我们五年级时学过课文《牛郎织女》。牛郎和织女历经磨难,在每一年的七夕渡过银河,鹊桥相会。 “黄河”“银河”“牛郎织女”之间有什么联系呢? 传说黄河与天河相通,张骞追溯黄河的源头时曾经抵达银河,甚至见到了牛郎织女。 诗人站在黄河边,看到黄河便联想到银河,想到了这个传说。他感怀自身,想“直上银河”,逆流而上,到黄河的源头去。他甚至还想象自己能到银河旁的牛郎、织女家中做客。 诗文的后两句中,诗人由看到的景色,联想到黄河与天河相通的典故,又联系到自身,进而驰骋浪漫的想象,表现出逆流而上、直冲九霄的豪迈气概。 请同学们诵读全诗,感受黄河的壮美以及诗人的豪迈气概。 2.走进烟雨江南,品味“千里”盛景 黄河雄伟的气势令人震撼,江南迷蒙的烟雨同样令人心醉。让我们和诗人杜牧一起来到春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