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0497292

9.4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可能性整理与复习 教案 四年级数学上册 苏教版

日期:2024-06-16 科目:数学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47次 大小:556899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统计表,条形,统计,可能性,整理,复习
  • cover
9.4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可能性整理与复习 复习目标 经历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可能性整理与复习,基本技能巩固和提高的过程。 进一步认识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可能性。能用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可能性的有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培养自主复习与整理知识的良好习惯。发现学习中的问题,提高学习效果,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课时安排 1课时 三、复习重难点 进一步认识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可能性。能用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可能性的有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过程 (一)知识梳理 1、统计表中的合计数的计算方法是( )。 2、直条的高度是( )决定的。 3、统计表是用( )呈现数据的,条形统计图是用( )呈现数据的; 4、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都能清楚地反映出( ); 5、条形统计图能( )地表示数据。 6、平均数能较好的反映( )情况。 7、求平均数的方法:( )( ) 8、有些事件的发生与否是确定的,要么发生,要么不可能发生,这样的事件又称为( );有些事件的发生与否是不确定的,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这样的事件又称为( )。 9、判断事件发生的( )有大有小,要先列举出整个事件中所有可能出现的结果,再根据( )作出判断。 (二)题型、方法归纳与典例精讲 1、可能性。 例:转动哪个转盘,指针落在红色和蓝色区域的可能性相等?转动哪个转盘,指针落在红色区域的可能性比蓝色区域大? 方法归纳:哪个颜色占整个圆的面积大,落在哪个区域的可能性就大。 分段统计。 例:张华记录了四年级一班男同学一周家务劳动的时间,结果如下表。整理表中数据,填写统计表。 四年级一班男同学一周家务劳动时间统计表 年 月 从上面的统计表中,你知道了什么? 方法归纳:把相同区域中的数据作上相同的标志,再数一数一共本区域内的认识再填表。 求平均数。 例:下面是四年级二班第一小组同学立定跳远的成绩记录。(单位:cm)分别求出男生和女生立定跳远的平均成绩。 男生:157 154 161 155 149 160 女生:142 138 147 136 142 145 144 方法归纳:先分别求出男生和女生的数据总数,再分别除以各自的数据数。 数据的调查和统计 例:想一想,要调查和统计本班同学的体重情况,可以怎样做? 制订调查计划,并按计划进行调查和统计,再把统计的结果制成统计图。(体重取整千克数) 方法归纳:调查后,先分段整理数据后,再绘制成条形统计图。 归纳小结 分段整理数据时,要注意不重复、不遗漏。 求平均数的方法:“移多补少”的方法;先求和再平均分的方法。 判断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要先列举出整个事件中所有可能出现的结果,再根据列举出的结果作出判断。 (四)随堂检测 1、小洪、小军和小芳在同一个口袋里摸球,每次任意摸出1个球,摸后放回,每人摸60次。下面是他们的摸球记录, 他们从哪个口袋里摸球的可能性最大? 2、根据下面四二班女同学1分钟仰卧起坐的成绩记录(单位:个),把统计表填写完整,再回答问题。 45 57 39 44 47 49 28 37 37 41 50 49 37 38 40 42 40 53 52 43 38 39 这个班女同学1分钟仰卧起坐成绩在哪一个段的人数最多? 3、食堂运来5袋煤,它们的重量分别是99千克、104千克、110千克、96千克、101千克。求平均每一袋煤重多少千克? 4、我国长江、黄河、珠江和淮河的长度如下表。你能根据表中的数据把条形统计图绘制完整吗? 板书设计 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可能性 分段整理数据时,要注意不重复、不遗漏。 求平均数的方法:“移多补少”的方法;先求和再平均分的方法。 判断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要先列举出整个事件中所有可能出现的结果,再根据列举出的结果作出判断。 作业布置 1、从每个口袋里任意摸出1个球,可能是红球吗? 预习104、105页有关内容。 七、教学反思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