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049892

必修一专题三第2节辛亥革命

日期:2024-06-03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37次 大小:1790163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必修,专题,2节,辛亥革命
  • cover
(课件网) 领导我们苏醒了 领导我们站起来 领导我们富起来 辛亥革命 建立新中国 改革开放 第二节 辛亥革命 孙中山 名文,字逸仙,广东香山翠亨村人。是中国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后因在日本从事革命活动,曾化名“中山樵”,得名孙中山。他早年在香港学医。而后通过行医实践,孙中山认识到“医术救人,所济有限”,而“医国”比“医人”更重要,决定借行医来积极结识爱国青年和会党分子,寻求救国之路,开始从事挽救民族危亡的政治运动。 一、革命的酝酿和准备 1、物质基础: 清廷的“新政”和“预备立宪”在客观上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2、思想基础: 资产阶级革命知识分子队伍壮大及 民主革命思想传播 (特点、两个中心、三个代表) 3、组织基础: 资产阶级革命团体、革命政党建立 4、军事基础: 革命党人发动了一系列武装起义 5、群众基础: 保路运动 革命爆发: 武昌起义 1、时间: 1911年10月10日 2、领导: 共进会、文学社 3、主力: 湖北新军 4、结果: 占领武昌 成立湖北军政府 推举黎元洪为都督 改国号为中华民国 5、影响: 各省独立,清政府统治土崩瓦解;投机者掌权,革命潜伏失败危机 二、中华民国成立 1、南京临时政府成立 概 况 时间: 总统: 国旗: 国都: 1912年1月1日 孙中山 五色旗 南京 五色旗 2、《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①、内容: ②、性质: ③、意义: 主权在民 三权分立 责任内阁制 根本上否定了君主专制 体现资产阶级民主自由原则 限制袁世凯 中国近代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宪法 具有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进步意义 三、辛亥革命的结局 1、袁世凯篡夺革命成果 原因 史实 帝国主义的干涉 军事威胁、外交孤立、经济封锁替袁撑腰 袁世凯的两面手段 一面武力威胁革命军;另一面提出议和 立宪派、旧官僚破坏革命 立宪派、旧官僚乘机向革命党人进攻 资产阶级的妥协退让 接受南北议和,孙中山辞去临时大总统职务 隆裕太后被迫同意清帝退位 年仅六岁的宣统皇帝 退位诏书 1912年 2月12日 清帝正式下诏退位 袁世凯在北京 就任临时大总统 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议一议 辛亥革命成功还是失败? 2、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 ①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②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建君封主专制制度,建立起了资产阶级共和国 ③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④客观上打击了帝国主义侵略势力,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所窃取,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 局限性 下列关于辛亥革命历史意义的表述,不正 确的是 A、彻底结束了延续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 B、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C、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D、改变了中国社会性质 D 辛亥革命 背景 经济基础:民族资本主义迅速发展 ( “新政”和“预备立宪” ) 思想基础: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传播 原因:新式学堂勃兴和留学教育的发展,革命知识分子队伍壮大 思想武器:天赋人权、自由平等 中心:上海和东京 人物:章炳麟、邹容、陈天华 组织基础: 兴中会:第一个资产阶级性质的革命团体 中国同盟会 时间、地点:1905年,东京 政治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的十六字纲领,后阐发为民族、民权、民生的“三民主义” 领导人物:孙中山、黄兴等 机关刊物:《民报》 性质:第一个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军事基础:一系列武装起义 群众基础:保路运动 爆发:武昌起义 时间:1911年10曰10日 结果:武汉三镇光复;湖北军政府成立(黎元洪任都督) 影响:各省独立,清政府统治土崩瓦解;投机者掌权,革命潜伏失败危机 辛亥革命 人物:熊秉坤和金兆龙 领导: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