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049922

第23课 明朝和清朝前期的科学技术

日期:2025-10-20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学案 查看:43次 大小:23124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
23课,明朝,清朝,前期,科学技术
  • cover
第23课 明朝和清朝前期的科学技术 1、以长城、北京故宫为例,感知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2、知道李时珍和《本草纲目》等名医名著。 3、知道宋应星和《天工开物》等科学家和科技著作。 认真阅读课本,结合《历史图册》,了解明长城、明北京城及其故宫。了解李时珍和《本草纲目》、《天工开物》。通过回忆“闭关锁国”的影响,理解为什么自清朝前期,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逐渐陷入停滞,近代科学没有在中国产生。 自学交流 ※ 相信自己,我能行。通读课本,试着完成下面的知识要点。 一、明长城和北京故宫 1、明长城 明长城的修建耗时200200多年,东起鸭绿江200,西至嘉峪关200,全长约6300200千米,是世界上的伟大工程之一。 2、北京城 明北京城由宫城200200、皇城200和京城200三部分组成,周长20200千米,城中心200紫禁城内的皇宫200200建筑群是我国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筑群200200。北京城的建筑体现了我国古代都市建筑的最高成就,是世界城市建筑艺术的杰作。 二、《本草纲目》 李时珍是明朝杰出的医药学200家,他用毕生的精力写成药物学200200巨著《本草纲目》。这本书是我国医药学宝库中的珍贵遗产,西方国家称它为“东方医学巨典” 200200。 三、《天工开物》 明末清初的科学家宋应星200200编写的《天工开物》,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根据材料,通读第二遍课文,看看有没有新的认识和新的收获。 宋应星是中国明末科学家。万历四十三年(1615)举于乡。崇祯七年(1643)任江西分宜教谕,十一年为福建汀州推官,十四年为安徽亳州知州。明亡后弃官归里,终老于乡。在当时商品经济高度发展、生产技术达到新水平的条件下,他在江西分宜教谕任内著成《天工开物》一书。宋应星的著作还有《野议》、《论气》、《谈天》、《思怜诗》、《画音归正》、《卮言十种》等,但今已佚失。 二、合作探究 1、《本草纲目》成书过程,体现了李时珍怎样的治学精神? 2、《天工开物》不受当时读书人重视的原因是什么? 3、想一想,18世纪末19世纪初期,中国科学技术落后的原因是什么? 三、梳理巩固 1.《农政全书》的作者是 (  ) A.李时珍   B.宋应星 C.徐光启   D.利玛窦 2.下列关于长城的评价错误的是 ( ) A.长城是中原王朝为填补天然屏障不足而建立起来的防御工程 B.长城有效地保护了中原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 C.长城隔断了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  D.长城是中华民族勤劳和智慧的结晶 3、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的是 ( ) A.《农政全书》  B.《本草纲目》 C.《齐民要术》  D.《天工开物》 4、下列对北京城的表述,错误的是 ( ) A.明太祖时,在元大都的基础上营建了北京城 B.北京城布局严整,城墙高大宏伟,街道笔直宽广 C.城内中心建筑是紫禁城  D.北京城是世界城市建筑艺术的杰作 5、明朝的下列科技著作中,属于百科全书类的一组是 ( ) A.《本草纲目》和《农政全书》   B.《本草纲目》和《天工开物》 C.《农政全书》和《天工开物》   D.《天工开物》和《徐霞客游记》 四、拓展延伸 通过查阅资料,对比一下秦长城和明长城以及唐都长安与北京故宫。 我的收获 我的疑问 学习什么 怎么学习 体验学习 学后反馈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