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0500886

第4课 中国历代变法和改革 课件

日期:2024-06-16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77次 大小:1092235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4课,中国,历代,变法,改革,课件
  • cover
(课件网) 第4课 中国历代变法和改革 第一单元 政治制度 课堂导入 商鞅(约公元前390—前338) 康有为(1858一1927 ) 宗法分封制通过与周天子的血缘亲疏来划定上下级的关系,这种以血缘为纽带的宗法分封制是周代社会运转的轴心。到了春秋时期,权力下移,以至于“礼乐征伐自诸侯出”,“礼乐征伐自大夫出”,甚至“陪臣执国命”,血缘纽带开始松散,宗法分封制已不能维持社会的正常运转。 与此同时,铁器和牛耕的使用提高了生产力,私田越来越多,以井田制为标志的土地国有制度逐渐被破坏。土地私有化程度的加深使新兴地主阶层日益壮大。他们要求废除旧贵族的世袭特权,发展地主经济。改革成为社会的主要呼声。 各国的国君也想在残酷的战争中求得生存,进而成为霸主。 分析春秋战国时期变法运动兴起的时代背景? 一、中国古代的重要变法和改革 1. 战国时期,秦国的商鞅变法 领域 改革措施 军事 废除世卿世禄制,奖励军功 经济 废除井田,奖励耕织 政治 建立县制,强化中央集权 推行了什伍连坐制度 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和影响 商鞅变法是战国时期最彻底的一次变法。它不仅推进了秦国社会的发展,而且推动宗法分封制向中央集权制转型,为秦始皇建立大一统帝国奠定了基础,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淝水之战后,前秦瓦解。386年,拓跋部的首领拓跋硅乘机复国,改国号魏,后来定都平城(今山西大同),历史上称为北魏。439年,北魏统一了北方,结束了北方多年来分裂混乱的政治局面。 北魏统一北方后,与汉族的经济和文化相比,鲜卑族的社会发展水平比较落后。虽然各民族在一起生活,相互融合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但由于鲜卑贵族实行民族歧视政策,再加上鲜卑贵族对各族百姓巧取豪夺,更进一步激化了社会矛盾。 分析孝文帝改革的时代背景? 魏晋南北朝时期,北魏孝文帝改革 孝文帝改革的主要内容和影响 改革阶段 领域 改革措施 前期:冯太后主持 经济 均田制 政治 三长制 后期:孝文帝亲政 其他 迁都洛阳 实行汉制与移风易俗 孝文帝顺应时代潮流,冲破重重阻力,毅然进行改革,加快了各族人民融合的进程,为中国多民族共同发展的历史做出了贡献。 北宋初为了加强中央集权,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到北宋中期,这些措施的负面影响逐渐显露出来,形成了冗官、冗兵、冗费的问题。国家财政入不敷出,国库空虚,出现了严重的财政危机,导致积贫局面的形成。 北宋吸取中唐以后武将拥兵、藩镇割据的教训,大力削弱武将的兵权,领兵作战的将领没有调动军队的权力,带来的后果是指挥效率和军队战斗力降低,导致宋军在与辽、西夏的战争中连年战败,形成积弱的局面。 “三冗”、“两积”引起了严重的社会危机,革新除弊逐渐成为朝野共识。 分析王安石变法的时代背景? 北宋中期的王安石变法 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和影响 领域 改革措施 经济 青苗法;募役法;方田均税法;市易法、均输法 军事 保甲法、保马法、将兵法 政治 整顿科举和官僚机构 王安石推行的理财新法在抑制兼并、保障农业生产、增加政府收入等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王安石在军事方面的改革,节省了军费开支,改变了宋军原有的编制,使宋军的战斗力有了一定的提高。 新法固然增加了国家的收入,但在实行过程中却加重了贫苦百姓的负担。以青苗法为例,这项措施本是为了抑制兼并,在青黄不接的时候救济百姓,但实际执行却出现了偏差:地方官员强行让百姓向官府借贷,而且随意提高利息,加上官吏为了邀功,额外还有名目繁多的勒索,百姓苦不堪言。这样,青苗法就变质为官府辗转放高利贷、收取利息的苛政。 分析王安石变法的局限? 张居正改革的主要内容和影响 领域 改革措施 经济 清丈田地,推行一条鞭法 军事 实施边防新政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