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0500925

第14课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课件+素材)

日期:2024-05-18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64次 大小:20407679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14课,沟通,中外,文明,丝绸之路,课件
    (课件网) 中国历史 七年级上册 2 0 2 1 第14课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 课标要求 通过“丝绸之路”的开通,了解丝绸之路在中外交流中的作用。 《花神芙罗拉》(约公元1世纪 壁画)意大利庞贝出土。 广州横枝岗西汉墓出土的应产自罗马帝国的深蓝色玻璃碗 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 1877年《中国》 1877年,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在他的著作《中国》一书中,首次用“丝绸之路”一词来称呼历史上这条促成东西方文化交流的路线。 “丝绸之路”是指起始于古代中国,连接亚洲、非洲和欧洲的古代商业贸易路线。狭义的丝路一般指陆上丝绸之路。广义上又分为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 01 漫漫丝路之缘起 找一找:西域指的是哪里? 西域 玉门关 阳关 材料一:汉初西域有36国,后来匈奴征服乌孙、楼兰等小国,“敛税重刻,诸国不堪命”。 ———《后汉书》 材料二:文景时期,继续与匈奴和亲,并厚予馈赠,但匈奴仍然不断侵犯边境,抢走人畜,毁坏庄稼。 ———翦伯赞《中国史纲要》 材料三:是时天子问匈奴降者,皆言匈奴破月氏王,以其头为饮器,月氏遁逃远去而常怨仇匈奴,无与共击之。” ———司马迁《史记》卷一百二十三 探究学习:通过下列文献资料分析西域社会环境,探寻张骞出使西 域的原因。 第一次出使西域 第二次出使西域 目的 出发时间 结果 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 联络乌孙防御匈奴,加强与西域的联系 公元前138年 公元前119年 自主学习:依据课本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表格,并分析张骞两次出使西域的目的和结果有何不同?有何启示? 想与汉朝往来的愿望 西域各国认识到汉的富足,派使节来长安 家国情怀:张骞出使西域可能遇到的困难有哪些? 青少年可以学习张骞的哪些精神品质? 自开辟以来冰雪所聚。春夏不解。 ———《三藏法师传》 上无飞鸟,下无走兽,遍及望目,唯以死人枯骨为标识耳。 ———法显《佛国记》 “初,骞行时百余人,去十三岁(年),惟二人得还。” ———《汉书·张骞传》 “(匈奴)留骞十余岁,与妻,有子,然骞持汉节不失“ ———《史记·大宛列传》 敢于担当、勇于开拓 忠于国家、持节不失 坚守诺言、不忘初心 《史记·大宛列传》:“然张骞凿空,其后使往者皆称博望侯。”裴駰集解引苏林曰:“凿,开;空,通也。骞开通西域道。” 此后,汉朝与西域诸国使节往来日益频繁。张骞出使西域前后十九年之久,行程数万里,途中历尽艰辛,完成了出使的任务。从此以后,西域天山南北各国相继归汉,横贯东西的丝绸之路亦由此开辟。 ———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整理 历史解释:为什么史书将张骞通西域称为“凿空”? 如何理解张骞出使西域的影响? 02 漫漫丝路之形成 河西走廊 西域地区 西 亚 欧 洲 长安 “丝绸之路”路线:从_____穿过 ,经_____运往 ,再转到更远的_____;又把西域的物产和奇珍异宝运到中原。 长安 西域 欧洲 中 亚 汉 中亚、西亚 河西走廊 陆上丝绸之路 海上丝绸之路 东南沿海港口 中南半岛 马来半岛 马六甲海峡 孟加拉湾沿岸 印度半岛南端和斯里兰卡 原中 域西 丝绸 漆器 良种马 香料 葡萄 开渠 石榴 铸铁 宝石 苜蓿 玻璃 核桃 乐器 歌舞 中原 西方 贸易文化 特点:交流具有双向性、互惠性、多样性。 你认为 丝绸之路 是一条_____路? 商贸互惠之路? 物种交流之路? 宗教传播之路? 乐舞融汇之路? 民族交融之路? 科技交流之路? 和平友谊之路? 03 漫漫丝路之守护 西域都护府的设置,标志着新疆地区正式归属中央政权。 73年(东汉明帝时),派班超出使西域。西域各国重新与汉朝建立联系。 97年,甘英出使大秦(罗马帝国),开辟了通往西亚的路线。 123年,班超的儿子班勇子承父业,再次出使西域。 97年,甘英出使大秦(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