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2020 五四运动 2.3.2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1917年8月北洋政府宣布参加协约国一方,对德、奥宣战。中国派出华工奔赴欧洲战场,担负起军事工程、战地工程及后方服务等繁重的战勤任务,付出了数万人的伤亡代价。 一战中约14万中国劳工远赴“协约国”贡献“苦”与“力”。 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中国成为战胜国之一,国人无不欢欣鼓舞。11月28日,时任民国大总统徐世昌发表了讲话。当天,北京六万民众聚集太和殿,举行盛大庆祝游行。 参加观礼的各国外使 中国在巴黎和会上的外交失败 在1919年巴黎和会上,中国代表团提出取消帝国主义在华特权、废除“二十一条”、收回青岛主权等正当要求。 但是,这些要求都被操纵会议的列强拒绝,他们作出将德国在山东的一切权益转让给日本的决定。 巴黎和会是一次帝国主义列强的分赃会议。 ———成为五四运动的导火索。 资料:巴黎和会前,美国总统威尔逊曾提出反对秘密外交、标榜民族自决的“十四点原则”,令中国人十分向往。陈独秀称赞威尔逊“可算得现在世界上第一个好人……不许各国拿强权来侵害他国的平等自由”。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的消息传来后,陈独秀在5月4日出版的《每周评论》上写道:“巴黎的和会,各国重在本国的权利。什么公理,什么永久和平,什么威尔逊总统十四条宣言,都成了一文不值的空话。” 1、结合第一单元的内容,想一想,为什么中国在巴黎和会上遭到不公平对待? 巴黎和会是一次列强的分赃会议,中国积贫积弱已久,弱国无外交,因此遭到不公平对待。 2、陈独秀在巴黎和会前后对威尔逊评价的变化说明了什么问题? 说明中国人对“公理战胜强权”巨大反差的失望、愤怒和不满。它既说明巴黎和会由大国操纵一切的本质,也说明这一时期中国贫弱、国际地位低的事实。 五四运动的过程 第一阶段 时间 中心 先锋 口号 要求 5月4日 -6月初 学生 北京 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废除《二十一条》 “还我青岛”等 拒绝在和约上签字,严惩三个卖国贼 第二阶段 时间 中心 主力 内容 结果 工人罢工 商人罢市 6月初起 上海 工人罢工 学生罢课 商人罢市 取得初步胜利 工人阶级 (1)北洋政府被迫释放被捕学生 (3)中国代表团作出了拒绝在《凡尔赛和约》上签字的决定。 (2)罢免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的职务。 五四运动的哪些述求得到了初步实现? 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拒绝和约签字 初步胜利 ★性质: ★影响: 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革命运动。 A、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革命运动,中国工人阶级开始以独立的姿态登上政治舞台,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B、十月革命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到广泛传播,人们的思想获得极大解放,开始用新的眼光看中国、看世界。 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新表现在哪 (提示:与辛亥革命作比较) 新 新的领导阶级——— 新的理论思想——— 新的奋斗目标——— 新的群众力量——— 工人阶级 马克思主义 社会主义 广泛群众性 中国近代史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历史分期) (革命范畴) (社会性质) 知识链接 导火线: 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经过: 第一阶段 中心:北京 主力:学生 第二阶段 中心:上海 主力:工人 结果: 取得初步胜利 释放被捕学生 罢免了卖国贼职务 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影响 领导:先进知识分子 (以6月3日为界) 课堂小结 “五四”运动 中国的工人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人们的思想获得极大解放 时间:1919年5月4日 口号: 外争主权,内除国贼;废除《二十一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