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0516969

3.2 遥感技术及其应用课件(46张)

日期:2025-10-22 科目:地理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60次 大小:1679360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遥感技术,及其,应用,课件,46张
  • cover
(课件网) 第二节 遥感技术及其应用 一、遥感技术 1、遥感的概念与原理 2、遥感技术的发展历程 3、遥感技术系统的组成和工作流程 4、现代遥感的优点 4、遥感的分类 5、遥感影像的简单判断 二、遥感技术的应用 1、遥感与资源普查 2、遥感与环境灾害监测 3、遥感卫星的科学实验功能 讲授提纲 一、遥感技术 ① 遥感的概念:遥感(Remote Sensing,简称RS),就是“遥远的感知,是借助对电磁波敏感的仪器(传感器),在不与探测目标接触的情况下,记录目标物对电磁波的辐射、反射、散射等信息。并通过分析判读,揭示目标物的特征、性质及其变化的综合探测技术。 1、遥感的概念与原理 ②遥感的原理:地物在不断地吸收、发射和反射电磁波,不同物体或者同一物体的不同性状发射和反射的电磁波特性不同。根据这个原理,利用一定的技术设备和装置,来探测地表物体发射或反射的电磁波,并进而从这些电磁波中提取物体的信息,从而完成远距离识别物体的目的。 这是一个普通的文件袋,把手放到上面按一会儿之后用手机和红外热像仪分别拍了两张照片,后者的照片中出现了手的形状,这是因为什么呢? 遥感 卫星 树木 水体 草丛 裸露的地表 路面 建筑物 1、遥感原理示意图(一) 不同地物对同一波段的电磁波反射率不同,同一地物对不同波段电磁波的反射率也不同,由此导致其波谱特征的差异,这是遥感区分地物的基本依据。 1、遥感原理示意图(二) 2、遥感技术的发展历程(一) 2、遥感技术的发展历程(二) 20世纪初第一架飞机诞生、1915年世界上第一台航空摄影专用相机产生,标志着航空遥感技术产生,航空遥感最早被广泛应用于军事侦察领域,直到1920年以后航空遥感才开始在民用领域得到应用;1957年,原苏联第一颗人造卫星的升空,标志着人类进入太空时代,随后美国阿波罗宇宙飞行器发回第一张地球影像图,标志着太空遥感(航天遥感)时代到来。遥感技术是随着工作平台、传感器和探测器的发展而不断发展的。 2、遥感技术的发展历程总结 探测车 气球 飞机 卫星 空间站 摄影机 光谱仪 扫描仪 成像雷达 地理信息系统 3、遥感技术系统的组成和工作流程 地面接收和预处理系统 地物反射或 辐射电磁波 传感器获取电磁波,并以影像胶片或数据磁带、磁盘记录下来 传感器把信息传输回地面接收站 地面站对信息进行处理、判读、校正、分析 制作专题地图供用户应用 3、遥感技术系统工作流程(补充) 传感器———遥感的关键装置 常用的传感器有:航空摄影机(航摄仪)、全景摄影机、多光谱摄影机、多光谱扫描仪(MSS)、专题制图仪(TM)、反束光导摄像管(RBV)、HRV扫描仪、合成孔径侧视雷达(SLAR)等。 小资料 分类标准 类 型 按遥感平台 按波谱范围 按应用领域或专题 按传感器 工作特点 航天遥感、航空遥感、近地遥感 主动式遥感、被动式遥感 环境遥感、大气遥感、资源遥感、 海洋遥感、地质遥感、农业遥感等 紫外遥感、可见光遥感、 红外遥感、微波遥感、多谱段遥感 4、遥感的分类 近地遥感 航空遥感 航天遥感 遥感平台 三角架、遥感塔、遥感车、建筑物顶部等 大气层内飞行的各类飞机、飞艇,高度<20千米 位于大气层外的卫星、宇宙飞船等,高度>80千米 成像特点 比例尺大,覆盖面小,画面最为清晰,多为单一波段成像 比例尺中等,画面比较清晰,分辨率高,多为单一波段成像 比例尺小,覆盖面最大,画面宏观而概括,多为多波段成像 应用特点 灵活机动,费用较低,适合小范围探测 机动灵活,可选择传感器、飞行高度、飞行区域等 覆盖面大,不受领空限制,可进行定期、重复观测 4、现代遥感技术的优点 ①视域广阔,监测范围大 ②获取信息速度快,信息量大。 ③动态监测、实时传输 ④瞬时成像、快速处理 ⑤受地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