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 1.观潮 课时 1课时 备课人 单位 导学案 一、读课文,做一做。 1.我已经读了( )遍课文,我能把课文读得(选一选):正确 流利 有感情2.课文共( )个自然段,我能给自然段标上序号。二、读一读,认一认。据说 笼罩 滚动 顿时 逐渐 横贯若隐若现 山崩地裂 犹如 霎时 恢复 三、说说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描写钱塘江大潮的,你的脑海里浮现出怎样的画面。 第 一 课 时 教学目标 1.认识“罩、屹、鼎”等7个生字,学会“潮、称、盐”等13个生字,能根据上下文理解“若隐若现、齐头并进”等重点词语的意思。2.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描写“潮来时”的生动形象的精彩语句,感受观潮的壮观场面,背诵三、四自然段。3.学会按一定顺序,有条理、有重点地介绍一处景物。4.了解钱塘江大潮壮丽奇特的自然景色,激发热爱祖国大好山河的思想感情,养成留心观察,收集资料,记录景象的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钱塘江大潮的壮丽奇特的自然景色。2.有条理地说说江潮来时的情景。 教 学 过 程 修 改 建 议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这是北宋大诗人苏东坡咏赞钱塘潮的千古名句。千百年来,钱塘江以其奇特卓绝的江潮,不知倾倒了多少游人看客,大家去看过吗?(没有)很遗憾老师也没能亲眼所见。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欣赏壮观的景象。【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较快地进入到课文中,并能通过诗文吟诵开阔学生的视野。】二、出示课题,探究“奇”意1.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21课观潮,(师相机板书课题)课文写的是哪儿的潮?【通过预习学生自然就可以回答出:钱塘江大潮】2.师介绍:钱塘江在我们祖国的浙江省,远离我们可爱的家乡———秦皇岛有好几千里。如果说秦皇岛的北戴河风景区举世闻名,那么浙江的钱塘江大潮就可称为“天下奇观”了。(师板书:天下奇观)3.师引发问题:“观潮”和“天下奇观”,两个词语中都有一个“观”字,这两个“观”字意思一样吗?【给学生独立思考空间,之后可以提醒学生借助字典解决。】4.多指名回答后明确:“观潮”的“观”是“看”的意思。“奇观”的“观”是“景象”的意思。进一步引导说出“天下奇观”的涵义,即:天底下或世界上奇异的景象。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奇”1.我国的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这里的潮比别处的潮更加宏伟壮观,潮来时,激起的白浪达数米高,像一座城墙,你们见过这种奇观吗?为什么这里的大潮如此的与众不同?【主问题设计,能从整体上引发学生的思考,使学生能积极探究问题。】2.老师发现大家都有些迫不及待了,那就赶快打开课文读一读吧!阅读提示:(1)把字音读准确,遇到不认识的字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解决。(2)认真的读课文,读不好的地方多读几遍。刚才教室里可真是书生琅琅,大家读得都那么认真又那么好,现在谁愿意展示一下你自己,我们开火车读一读,注意一定要认真听,老师随时会有可能叫到你!3.开火车读课文,教师利用这个过程纠正学生读不准的字音。4.刚才看到大家火车开得那么好,老师真为你们骄傲!现在大家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再把课文读一遍,一边读一边想,作者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5.指名回答后明确:作者先写潮来之前,再写潮来之时,最后写潮过之后。 四、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1.师生交流,品读(板书) 潮来前:笼罩 薄雾 风平浪静 潮来时:闷雷滚动 一条白线浩浩荡荡 山崩地裂 潮去时:漫天卷地 风号浪吼 【在这个环节,教师要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朗读来体会钱塘江来前的平静、美丽,来时的汹涌、雄伟,去时的余威未减。同时,在语言环境中理解“浩浩荡荡、山崩地裂”等词义,体会作者运用比喻、对比等手法。】 2.潮来前,作者介绍了什么?(指导朗读。) 板书:笼罩白雾 风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