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题 语文园地一 课时 1课时 备课人 单位 导学案 1.通过查阅资料,你对诗人王维有哪些了解?介绍:王维九岁就能提笔写文章,二十一岁中了进士,以后在朝廷当官,他的才能与他的刻苦是分不开的,这一点值得我们学习。 2.学着自己查阅网络资源,了解了诗人资料。3.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吟诵古诗《鹿柴》,分享所想所得。4.王维诗的一大特点是“诗中有画”,按照你心中所想的,画出你心中的山水鹿柴。 教学目标 交流平台,积累课文中优美生动的句子,通过想象感受绮丽的自然风光和奇妙的自然现象,使学生油然而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识字加油站,通过词语想象画面,积累词语并能选一个事物用上“过了一会儿、一会儿功夫”进行描述。指导学生书写时要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和提笔就是练字的习惯。通过看图、感悟、诵读等方法体会古诗《鹿柴》并积累背诵。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和背诵,了解古诗意思。教学难点:自主阅读词语和句子,交流阅读感受,学会积累语句。 教 学 过 程 修 改 建 议 一、谈话导入今天,我们学习“语文园地一”的内容。(板书:语文园地一)交流平台1.同学们,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我们已经从字里行间了解了祖国瑰丽壮美的景观。通过习作,我们更身临其境地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让我们一同走进我的发现,去看一看描写景物的文章时如何才能有更多的收获。2.小组交流读一读小林和小东的对话,小组同学之间交流自己的发现。3.全班交流(1)选举小组内的学生代表谈一谈组内的发现。(2)结合学过的写景课文,举例说一说自己读书时头脑中想象到的画面。(3)全班共同读《观潮》,体会自己头脑中想象到的画面。(4)拓展小结:读文章,我们不仅能想象画面,还能“听”见声音,“闻”到味道……让我们的阅读变成我们脑海中的视觉大餐, 听觉盛宴还有各种舌尖上的美味。这样才能更好的感受文章的魅力。三、词句段运用1.辨别运用近义词(1)课件出示词语,自由朗读,交流你的发现。(2)指名读,男女生赛读。(3)交流发现:预设:这些都四字成语。第一行的通过读第一行都是描写声音很大的:人声鼎沸、锣鼓喧天、震耳欲聋、响彻云霄。他们都是近义词。第二行是描写声音很小的:低声细语、窃窃私语、鸦雀无声、悄无声息。他们也是近义词。(4)学生交流补充收获。(5)小结:在写文章时,同样是描写一种意思,我们可以使用词语的近义词,既避免的语句的重复,还能让文章有变化,让我们的文章更有精彩更有吸引力。2.句子积累。课件出示: 风 烟花 雷雨 小狗霎时 顿时 忽然 过了一会儿 一会儿功夫学生自由读,选一选,说一说。小组内交流,评价,推选代表参加全班交流。全班交流:师生评议。书写提示1.请同学们认真观察这段文字,想一想作者在橫格线中是怎么样书写的?2.学生交流,评议。3.小结:书写提示:(1)字的中心要在橫格的中心线上,保持水平。(2)字距要差不多,标点符号和字之间也要保持一定的距离。(3)认真对待每次写字,养成提笔就练字的好习惯。日积月累1.出示古诗,了解诗人。(1)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画家、音乐家王维所写。(2)请学生补充介绍有关王维的资料。2.读诗解意。(1)学生自读全诗。要求:读准字音,画出不懂的词语。(1)指名读全诗,纠正以下字的读音。“鹿柴”的“柴:读作“zhài”,不要读作“chái”。“返景”的“景”读作“jǐng”,不要读作“yǐng”。“青苔”的“苔”读作“tái”,不要读作“tāi”。3.解词连句知大意。(1)根据书的注释自学古诗,把不明白的字词画下来。青苔:深绿色的苔藓植物,生长在潮湿的地面上。(2)自己试着把句子的意思说一说。一、二句句意:在深邃幽静的山林里,只听见有人在说话,但看不见人。三、四句句意:只有阳光透射过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