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0541520

第16课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 同步练习(原卷版+解析版)

日期:2024-06-26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72次 大小:3784075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16课,中国,赋税,制度,演变,同步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16课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 试卷副标题 考试范围:xxx;考试时间:100分钟;命题人:xxx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I卷(选择题) 请点击修改第I卷的文字说明 一、单选题 1.洪武初年,在玄武湖湖心旧洲岛 上修建了9间房,安放30个档案架,用来存放户册"册”。到明朝后期,库房已达到67何,收贮货册153万多本。收贮赏册的玄武潮成为明朝的禁地,由户部派官员专门管理,一般人不得轻易进入。明朝都非常重视户籍的编制和管理的主要原因是2·1·c·n·j·y A.“大索貌阅”后严防户籍不实 B.明朝继承元朝以职业定户籍 C.户籍用于政府登记人口数量 D.户籍是封建国家征发役的依据 【答案】D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我国封建国家的经 济基础是小农经济,其中对户籍的重视主要是因为户籍是封建国家征发赋税、徭役的依据,因此D正确;AC是影响因素之一,但是并非是根本原因,排除;B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故选D。2-1-c-n-j-y 2.下面是780年唐朝开始实行的两税法的主要内容。它的实施 ( http: / / www.21cnjy.com / ) A.增加了财政收入 B.解决了土地兼并问题 C.使税制更加紊乱 D.加剧了人口南移趋势 【答案】A 【详解】 根据材料“……不论土户、客户 ,一律编入现居州县的户籍,按丁壮和财产的多少定出户等……以……垦田数为准,分别按垦田面积和户等高下摊分……”,可得出,唐朝两税法实行,有利于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故A项正确;土地兼并问题是封建社会的痼疾,两税法后因土地兼严重而废止,故B项错误;两税法使税制简化,故C项错误;加剧人口南移的是战乱,故D项错误。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3.汉代一个农夫一生中(自20岁到70岁 ),必须为国家远征服两年以上的无偿官役,成丁男女每年还必须在本郡县服一个月以上“更卒”之役。而在隋唐租庸调法下,每丁口一年服役减少到仅有20日,这表明 A.农民承担的赋税徭役减轻 B.农民对国家的人身依附关系有所减弱 C.唐代较汉代人口数量增加 D.赋役制度改革保证了自耕农生活安定 【答案】D 【详解】 根据“隋唐租庸调法下,每丁口一年 服役减少到仅有20日”可得出隋唐时期的服役时间较汉代有所减少,这有利于保证农时,维护小农经济的稳定,D项正确;材料只涉及到服役,没有体现赋税,排除A;农民还是要服役,因此没有减弱,排除B;材料不涉及人口问题,排除C。 4.中国古代赋税制度按田亩征收地税,按人丁、资产征收户税,分夏、秋两次征收。这一措施是在 A.西周 B.北魏 C.隋朝 D.唐朝 【答案】D 【详解】 根据“按人丁、资产征收户税,分 夏、秋两次征收”的描述可知这一措施是两税法,两税法是在唐朝制定的,故选D;西周、北魏和隋朝与两税法不符,排除ABC。 5.下面是中国古代某-时期实行的赋税制度。对此相关解读正确的是 ( http: / / www.21cnjy.com / ) A.以庸代役利于保证农时 B.魏晋时期开始实施该赋税制度 C.一年分夏秋两季征收税 D.国家加强r对农民的人身控制 【答案】A 【详解】 根据图示内容和所学可知该图 反映的是租庸调制度,其中庸是指为政府提供力役,但可以通过向政府缴纳物品折抵役期,从而保证了农时,故选A;租庸调是从隋唐开始实行的,排除B;C项是两税法的内容,通过向政府缴纳物品折抵役期说明国家对农民的人身控制有所放松,排除CD。 6.1980年全国人大通过的《中华人 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规定个税起征点为800元,而2018年全国人大修改后的个人所得税法规定个税起征点为每月5000元,并进行包括子女教育、大病医疗、住房贷款利息、赡养老人等在内的专项附加扣除。这一变化表明( )21*cnjy*com A.国民收入得到普遍提高 B.个税征收制度更加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