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0541668

第4课中国历代变法和改革 同步测试(原卷版+解析版)

日期:2024-06-26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53次 大小:5620815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4课,中国,历代,变法,改革,同步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4课中国历代变法和改革 试卷副标题 考试范围:xxx;考试时间:100分钟;命题人:xxx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I卷(选择题) 请点击修改第I卷的文字说明 一、单选题 1.欧阳修编撰的《新唐书》 云:“夫恶危乱而欲安全者,庸君常主之能知,至于措置之失,则所谓困天下以养乱也。唐之置兵,既外柄以授人,而末大本小。”鉴于唐朝的上述问题,北宋初年统治者21cnjy.com ①实行保甲法,加强军队训练 ②派文官担任地方行政长官 ③削弱地方的军队,充实禁军 ④地方赋税交由中央来掌控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李喜所在《梁启超对戊戍变 法的反思》中指出,从维新派本身寻求失败的原因,是从枝节上来找,自然进入了误区;从中国社会本身去考察,才可能合理地去解释变法为什么失败。作者认为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在于(  )21·cn·jy·com A.变法缺乏坚强的组织领导,脱离群众 B.变法措施过于全面,进程过于激进 C.有利于改革成功的社会环境尚未形成 D.袁世凯告密直接导致戊戌政变发生 3.1906年,清政府颁布了我 国历史上第一个文物保护专章———《保存古迹推广办法》,其中规定“盗卖碑版于外人者,科以重罚,并予州县官以失察之罪”。这主要体现当时 A.排外势力开始抬头 B.新政措施初见成效 C.中央集权意识加强 D.文化主权观念兴起 4.1910年11月,清廷发布上谕:“ 今者,人民代表吁恳既出于至诚,内外臣工强半皆主张急 进,民气奋发……应即俯顺臣民之请……实行开设议院,组织内阁,编订宪法条款。”这反映了2·1·c·n·j·y A.中国历史发展的潮流 B.清朝改变了反动本质 C.三民主义的革命要求 D.革命有广泛群众基础 5.1898年,光绪皇帝 下诏:自下科始,乡、会试及岁科各试,废八股,改试策论。后依湖广总督张之洞建议,乡试以历代掌故为主,兼及五洲各国政艺,“会试亦如之”。一些读书人对此“惊怪不知所为”;书商则“乘时射利,猎取中外时报,补缀成篇,标以俗名,如《三场要诀》之类,获利亡算”。这反映出当时清政府 A.不顾士民反对坚决废除科举 B.各省督抚大力支持维新变法 C.着手兴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 D.适应形势变化调整取土制度 6.陈夔龙在《梦蕉亭杂记》中写道: “戊戌变政,首在裁官。京师闲散衙门被裁者,不下十余处,连带关系因之失职失业者将及万人,朝野震骇,颇有民不聊生之戚。”这反映出 A.一些变法措施客观上阻碍变法推进 B.裁减冗员是变法失败的根本原因 C.变法的阻力主要来自清廷冗滥官员 D.变法触动了广大市民阶层的利益 7.清代书院中,历史教材 主要为传统纪传体史书。1901年,清政府采用日本人编订的新式教科书,遭到诸多学者强烈反对。两年后,借鉴日本教科书历史分期、章节体例和叙事方式的学者自编教科书成为主流。学者自编教科书旨在 A.反对日本学术垄断 B.配合反清斗争需要 C.创新史学研究方法 D.塑造新的国民精神 8.1895年春,适逢甲午惨败,日本逼签 条约,康有为等人联络各省官员上书宣统帝,要求拒签条约,进行资产阶级革命,史称公车上书。以上表述中需要更正的地方有几处 A.4处 B.3处 C.6处 D.5处 9.1978年11月中共中央在北京召开 中央工作会议。会议专门印发了《苏联在二三十年代是怎样利用外国资金和技术发展经济的》等参考材料,同时指出,我们应该研究日本、西德(联邦德国)、南斯拉夫等发展速度较快的国家的情况,很好地借鉴他们的经验。由此推断,中央工作会议 A.完成了工作重心的转移 B.实施了改革开放的政策 C.转变了经济发展的思路 D.认可了市场经济的作用 10.1895年11月,强学会在北 京成立,参加者主要是一些赞成变法、未秉实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