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温故:艰难的近代化探索之路 鸦片战争后的“救治运动” 有人将先进的中国人开展的一场场“救治运动”比喻成 “自我疗伤”“温药慢治”“猛药重治” 洋务运动 戊戌变法 辛亥革命 学习西方先进技术 学习西方政治制度 学习西方政治制度 学习西方思想文化 学习西方先进技术 洋务运动 戊戌变法 辛亥革命 中国近代化的探索之 ———思想觉醒(新文化运动) 帝德乾坤大 辛亥革命后,君主专制思想根深蒂固地影响着多数中国人。 皇恩雨露深 材料一:辛亥革命后,百姓的门户前仍然贴着这种对联说明了什么? 材料二:1914年9月25日,袁世凯颁发《祭孔令》。28日,袁世凯换上了绣有四团花的十二章大礼服,头戴平天冠,进行祭孔活动,这是民国以来第一次祭孔。 袁世凯为复辟帝制,在思想上掀起什么逆流? 袁世凯为复辟帝制,掀起尊孔复古逆流。 辛亥革命虽然推翻了清政府,但君主思想仍然根深蒂固地影响着多数中国人。同时,以袁世凯为首的北洋军阀政府诋毁共和,在文化领域掀起尊孔复古的逆流。 知新:新文化运动的背景探究 材料三: 1912年—1919年,民族工业获得一个迅速发展的短暂春天,新建厂矿企业470多家,投资近亿元,新增资本达到1.3亿元,相当于辛亥革前50年的投资总额;其中,面粉业和纺织业发展最快,化工、皮革、卷烟等行业也有相当发展。 问:从材料三中你能获取哪些信息? 20世纪初的社会经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西方自由、平等、民主等思想观念已深深影响一批进步的中国知识分子。他们认识到中国需要一场思想解放运动。 旧式的婚礼中,不乏西装革履者。 这一现象说明了什么? 材料四 民国早期的特征是道德沦落、军阀割据……明显地,采取共和体制而带来的政治面貌,并不足以革新国家……受过西方教育或影响的新知识分子,进行了一场激烈的思想革命。 “辛亥革命以后,袁世凯复辟帝制,使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认识到我们中国多数国民口里虽然不反对共和,脑子里实在是装满了帝制时代的旧思想,如今要巩固共和,非先将国民脑子里……的旧思想,一一洗刷干净不可。” ———陈独秀 根据材料分析这场“思想革命”的背景 反映了新生的中华民国很快陷入政治混乱的局面之中。 一部分先进知识分子经过痛苦的反思认识到:仅有政治制度的革新不足以救中国,必须启发国民新的伦理道德意识,培养国民的独立人格,彻底荡涤封建旧文化的毒害,进行一场思想文化领域的革新运动。 不仅要进行政治革命,还需要思想革命 对思想、旧文化、旧礼教彻底批判 民主共和观念 深入人心 尊孔复古逆流 矛盾激化 两不相容 民族资本主义 进一步发展 资产阶级要求实行民主政治 袁世凯妄图 复辟帝制实行独裁统治 根本原因 直接原因 一、新文化运动的背景 代表人物 兴起标志 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 》 主要阵地 运动口号 “ ”(德先生)、“ ”(赛先生) 主要内容 (前期) 后期发展 提倡 、反对 提倡 、反对 提倡 、反对 提倡 、反对 1918年, 开始传播 二、新文化运动的概况 走进“新文化”风暴 ———两个阵地、四个战士 ———北大之父”蔡元培 胡适 鲁迅 李大钊 北大文科学长 陈独秀 聘请了许多具有新思想的学者来北大任教 北大文科学长 教授 讲师 北大图书馆主任 透过这幅油画,你能获得哪些历史信息? 辜鸿铭 鲁迅 李大钊 蔡元培 陈独秀 胡适 思想自由 兼容并包 讲坛上的教授 当时北大教 坛中,既有旧式 的学者:刘师培、 辜鸿铭、黄侃等 人;也有新思想 的代表者:陈独 秀、李大钊、胡 适、鲁迅等人。 在他主持下的北京大学,各种学派都可开课,各种思潮可以自由宣传,自由辩论。 “思想自由”:让新思想能在北京大学得以传播; “兼容并包”:鼓励新文化的倡导者去占领封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