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0552830

【备考2022】高考物理一轮精讲精练 课时7 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三定律(学生版+教师版)

日期:2024-06-16 科目:物理 类型:高中学案 查看:35次 大小:2604178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牛顿,定律,第一,教师,学生,第三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课时7 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三定律 考纲对本模块内容的具体要求如下: 1.理解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和意义,知道亚里士多德的观点. 2.知道伽利略理想实验及推理方法. 3.明确惯性概念,知道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 4.清楚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清楚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概念 5.理解牛顿第三定律的确切含义,会用它解决简单的问题 6.会区分平衡力与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1.物理观念:惯性、作用力与反作用力、超重与失重、单位制。。 (1)知道惯性是物质的基本性质其大小只由物体的质量来度量。 (2)通过实验,了解力的相互性即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特点,提升相互作用观。 2.科学思维:牛顿运动定律、整体法与隔离法、图像法、控制变量法、临界法。 (1)能应用受力分析、牛顿运动定律,分析物体的运动过程体会力与运动的关系。 3.科学探究: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 (1)学会利用控制变量法来设计实验的能力。 (2)体会补偿思想在物理实验中的应用。 (3)会用纸带、光电门等处理实验数据 4.科学态度与责任:能用牛顿运动定律解释生产生活中的有关现象、解决有关问题。 能将具体问题情景通过构建物理模型转化为物理问题进而应用物理规律来解决,以此提升分析推理能力和模型构建能力并体会物理学的应用价值激发学生学习欲望。 知识点一:牛顿第一定律 1.内容: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 2.说明: (1)物体因为有质量,故能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如果没有力,它将永远保持此状态; (2)因为有力,故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质量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3)物体的运动状态由速度来标定,速度不变,物体运动状态不变; (4)物体运动状态变化,也可说成运动速度变化,即产生加速度. 3.使用范围:宏观世界中低速运动的物体,在惯性参考系中才适用. 4.惯性 (1)定义:物体具有保持原来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性质. (2)量度:质量是惯性大小的唯一量度,质量大的物体惯性大,质量小的物体惯性小. (3)普遍性: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与物体的运动情况和受力情况无关. 技巧点拨 1.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 (1)牛顿第一定律指出了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为牛顿第二定律的提出作出了准备。 (2)牛顿第一定律明确指出适用于一切物体。这就包括地上的物体和天上的物体,这是人类思想史上的一次跨越,把地上的物体运动规律与天上的物体运动规律统一起来。 (3)牛顿第一定律不能看作牛顿第二定律的特殊情况,牛顿第一定律研究的是不受外力的理想情况,与受合外力为零不是一回事。(理想与现实是不能等同的) 2.惯性的两种表现形式 (1)物体在不受外力或所受的合外力为零时,惯性表现为使物体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不变(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2)物体受到外力时,惯性表现为抗拒运动状态的改变,惯性大,物体的运动状态较难改变;惯性小,物体的运动状态较易改变. 知识点二:牛顿第三定律 1.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总是相互的,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施加了力,后一个物体同时对前一个物体也施加力. 2.内容: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3.表达式:F=-F′. 技巧点拨: 1.相互作用力的特点 (1)三同 (2)三异 (3)二无关 2.一对平衡力与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比较 名称 项目   一对平衡力 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作用对象 同一个物体 两个相互作用的不同物体 作用时间 不一定同时产生、同时消失 一定同时产生、同时消失 力的性质 不一定相同 一定相同 作用效果 可相互抵消 不可抵消 考点一: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 例1、(2021 黔东南州模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