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0557629

第九课 预防一般违法行为 杜绝不良行为 1 教案

日期:2025-09-23 科目:思想政治 类型:教案 查看:19次 大小:4608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第九,预防,一般,违法行为,杜绝,不良
  • cover
第九课 预防一般违法行为 二、杜绝不良行为 一、教学目标 1.认知 1)了解未成年人拥有的权利 2)了解国家和社会从哪些方面保护未成年人的成长 3) 知道哪些行为是严重不良行为 2.情感态度观念 1)抵制不良诱惑,杜绝不良行为,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2)提高道德修养,增强法制观念,防微杜渐,自觉遵纪守法 3.运用 分辨不良行为,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二、教材分析 1.教学重点 加强自我防范,杜绝不良行为 未成年人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国家和社会从多个方面保护未成年人的健康的成长。但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主要靠未成年人自己,只有未成年人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加强自我防范,自己抵制社会不良影响,杜绝不良行为,自觉矫治严重不良行为,才能促进身心和谐健康发展。 2.教学难点 认清不良行为对未成年人的影响,做到防微杜渐 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不良行为。未成年人的心理和智力发展不成熟,在面对不良行为的诱惑和不良行为的影响时,容易受骗、上当、犯错误。增强未成年人的法制观念,提高未成年人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使未成年人懂得哪些是不良行为,懂得不良行为对自身的危害,树立抵制不良行为、遵纪守法和防范违法犯罪的意识,是教学中的难点。突破此难点方法有:一方面用大量的事实、案例警示学生;另一方面从法律的角度在教学中帮助学生充分认识常见的不良行为的特征,并设法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 3.结构线索 教材从分析未成年人在国家发展中的地位入手,提出保护未成年人,是国家机关、武装力量、政党、社会团体、企事业组织、城乡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未成年人的监护人和其他成年公民的共同责任。为了保护未成年人,国家出台了《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法律中明确规定了“严重不良行为”有哪些,从法律层面保护未成年人。本节内容的最后落脚点是未成年人加强自我防范,杜绝不良行为。 三、学情分析 中职学生正处在成年与未成年的边缘,身心发展有自己的特点,有自己的主见,心智又不成熟。部分中职生文化课成绩差,内心容易苦闷和烦恼,容易受到诱惑。一方面,多数同学由于受生活阅历和身心发展的限制,缺乏抵制不良行为的知识和技巧,容易出现行为偏差;另一方面,他们又有融入社会的愿望,对未来充满憧憬,对社会充满期望。教学中应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教会学生认清哪些是不良行为,不良行为有哪些不良影响,如何自觉杜绝不良行为,增强自己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四、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 五、教学过程 【创境激趣】 案例 十多岁正是花季年龄,可是佛山一帮少年却相互称兄道弟,甚至以东方广场一带为地盘进行抢劫。2009年5月6日,禅城区法院对备受外界关注的“东方兄弟”青少年团伙抢劫犯罪案进行一审宣判,在18名被告人中,多次参与抢劫的年满18周岁的朱某、钟某被判处有期徒刑十年,11人分别被判处有期徒刑两年至七年不等。另有5名未成年人获缓刑。18名被告人全是清一色的男性,脸上都稚气未脱,他们的年龄都仅仅在15~20岁之间,可是就在一年多前,抢劫、泡吧、咳药,流连在外,却几乎成了他们生活的全部。“他们宝贵的青春不得不在监狱里度过,真是让人痛心。”检察官分析称,“东方兄弟”之所以走上犯罪,和他们的父母平日工作繁忙缺乏对孩子的管教,放任孩子的生活,也不规范孩子的朋友圈有关。 【引思明理】 思考问题①:十五六岁的年龄,应该在做什么? 分析提示:在校读书; 思考问题②:他们却为何宝贵的青春要在监狱里度过? 分析提示:违法犯罪,受到相应的制裁; 思考问题③:他们是怎样走上违法犯罪道路的呢? 分析提示:家庭管理和教育的缺失,不良行为与社会环境的影响,学校教育不当等。关于原因,学生可以充分讨论,也可以引导学生就不同观点进行辩论,教师可以给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