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0561875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夜雨寄北 课件(共19张PPT)

日期:2024-04-28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25次 大小:14414200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课外
  • cover
(课件网) 夜 雨 寄 北 导入新课 中国被称为诗的国度,在这里面不仅留下的诗篇浩如烟海,其中更是名家辈出。我想这其中大家最为了解的应该就是李白与杜甫吧。其实,除了这两位之外,还有许多著名的诗人,其中就有被称为“小李杜”的李商隐和杜牧。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李商隐的一首诗《夜雨寄北》。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掌握为什么要剪“西窗烛”。 2.过程与方法:背诵全文,并学会用优美的文字赏析诗歌。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作者的思念之情,培养欣赏诗歌的情感体验。 作者简介 李商隐(813?———858)字义山,怀州河内人。诗与杜牧齐名,有“小李杜”之称,有《李义山诗集》。 写作背景 当时诗人被秋雨阻隔,滞留荆巴一带,妻子从家中寄来书信,询问归期。但秋雨连绵,交通中断,无法确定,所以回答说:君问归期未有期。这一句有问有答,跌宕有致,流露出诗人留滞异乡、归期未卜的羁旅之愁。 解析诗题 这首诗的诗题或作“夜雨寄内”,“内”即李商隐的夫人王氏。而现传各本多作“夜雨寄北”,“北”,即在北方的人,或为妻子,或为友人。 朗读诗歌 夜雨/寄北 李/商隐 君问/ 归期/ 未/有期, 巴山/ 夜雨/ 涨/秋池。 何当/ 共剪/ 西窗/烛, 却话/ 巴山/ 夜雨/时。 字词注释 【1】君:指远在长安的妻子(或友人)。 【2】期:期限。却:再。 【3】巴山:泛指巴蜀之地 【4】池:水池。 字词注释 【5】何当:什么时候。 【6】剪烛:形容深夜秉烛长谈。 【7】却:再。 【8】话:叙说 翻译诗歌 你经常问我什么时候回家,我没有固定的时间回来;今晚巴山下着大雨,雨水已涨满池子。 何时你我能重新相聚,在西窗下同你一起秉烛夜谈;再来叙说今日巴山夜雨的情景。 分析诗歌 夜雨寄北 前两句:触景生情,思乡情切。 后两句:美好想象,情深意长。 实写 虚写 阅读理解 1、读完诗歌,你的眼前出现了几个形象? 二个形象。从“君问归期未有期”可看出有二个人物在进行问答。这首诗的诗题或作“夜雨寄内”,“内”即李商隐的夫人。现传各本多作“夜雨寄北”,“北”,即在北方的人,或为妻子,或为友人。有人认为该诗是写给长安友人的。所以是亲人或友人在问询李商隐何时才能归去,但自己归期无定。诗人心境之郁闷、孤寂不难想见。 阅读理解 2、诗中共写了两次“巴山夜雨”,请做简要分析。 “巴山夜雨”,第一次是实写,第二次是虚写、想象与妻子团圆,“共剪西窗烛”时再回忆起巴山夜雨情景。 阅读理解 3、《夜雨寄北》诗中写思归而不得的愁苦之情的诗句是: _____,_____;写出了对未来欢聚的向往之情的诗句是: _____,_____。 诗歌赏析 开首点题,“君问归期未有期”,让人感到这是一首对话体的诗。诗前省去一大段内容,可以猜测,此前诗人已收到妻子的来信,信中盼望丈夫早日回归故里。诗人自然也希望能早日回家团聚。但因各种原因,愿望一时还不能实现。首句流露出离别之苦,思念之切。 诗歌赏析 次句“巴山夜雨涨秋池”是诗人告诉妻子自己身居的环境和心情。秋山夜雨,总是唤起离人的愁思,诗人用这个寄人离思的景物来表了他对妻子的无限思念。仿佛使人想象在一个秋天的某个秋雨缠绵的夜晚,池塘涨满了水,诗人独自在屋内倚床凝思。想着此时此刻妻子在家中的生活和心境;回忆他们从前在一起的共同生活;咀嚼着自己的孤独。 诗歌赏析 三、四句“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这是对未来团聚时的幸福想象。心中满腹的寂寞思念,只有寄托在将来。那时诗人返回故乡,同妻子在西屋的窗下窃窃私语,情深意长,彻夜不眠,以致蜡烛结出了蕊花。他们剪去蕊花,仍有叙不完的离情,言不尽重逢后的喜悦。这首诗既描写了今日身处巴山倾听秋雨时的寂寥之苦,又想象了来日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