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0570219

第11课《短文二篇——记承天寺夜游》课件(20张PPT)

日期:2024-05-21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15次 大小:1145710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11课,短文二篇——记承天寺夜游,课件,20张,PPT
  • cover
(课件网) 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苏轼(公元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书画家。与父苏洵和弟苏辙合称“三苏”,都被列入“唐宋八大家”之中。苏轼极富才华,刚直不阿,仕途多有不顺,屡遭贬谪,但仍能乐观豁达。 作者简介 初读课文,疏通文意 1、读准字音、节奏、注意语速语调、把握情感。 记 承 天 寺 夜 游 苏 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2.自学课文 请同学们借助文下注解和平时积累的文言词汇自学课文。注意不能拿参考书,不懂的地方用红笔圈出来。 3.检查成果 ①欣然起行 ②念无与为乐者 ③月色入户 ④遂至承天寺 ⑤怀民亦未寝 ⑥积水空明: ⑦盖竹柏影也: ⑧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高兴的样子) (考虑、想到) (门) (形容水的澄澈) (大概是、原来是) (于是、就) (只)(罢了) (睡) 3.检查成果 1.念无与为乐者: 2.相与步于中庭: 想到没有和(我)游乐的人。 我们一起在庭院中散步。 3.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4.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哪一夜没有月光?哪里没有竹子和松柏?只是缺少像我俩这样的闲人罢了。 (月光照在)庭院中,如水一般澄澈清明,水中藻荇 之类的水草交错纵横,原来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啊。 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通读全文思考:全文运用哪几种表达方式,根据表达方式,把课文分层次,并将每层的内容用四字词概括出来。 记承天寺夜游 记叙 描写 抒情 ———寻伴夜游 ———庭中月色 ———月下感慨 三读课文,合作探究 1.作者为什么要夜游承天寺? 一是月色很美,想去赏月。 二是作者被贬,心情郁闷、孤独,想出去走走。 2.作者夜游时看到什么景色,是如何描绘的?所写景物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有什么作用?从中表达了作者怎么样的心情? 绘景 修辞 作用 心情 月色 竹柏 比喻 生动形象 如临其境 欣喜 结合写作背景和你对苏轼先生的生平、思想认识,谈谈对“闲人”的理解。 四读课文,体会心境 14 元丰二年(公元1079年)七月,御史李定等摘出苏轼有关新法的诗句,说他以诗讪谤,八月,将他逮捕入狱,这就是有名的“乌台诗案”。案件惊动两宫,苏轼因之几丧性命。后经范镇、张方平等营救,苏轼于十二月获释出狱,被贬谪到黄州任团练副使,但不得签书公事,也就是说做着有职无权的闲官。苏轼以犯人身份贬黄州,无薪俸,故租50亩荒地经营,有诗曰:“不令寸土闲,饥寒未知免。”“去年东坡拾瓦砾,自种黄桑三百尺。今年刈草盖雪堂,日炙风吹面如墨。” 写作背景 贬官黄州: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 贬官惠州: 日啖(dàn)荔枝三百颗,不辞长做岭南人; 贬官琼州: 抒说先生睡未足,着人休撞五更钟; 贬官海南: 九死蛮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 苏轼自云:吾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以陪卑田院乞儿,眼前见天下无一个不好人。 面对赤壁的滔滔江水,他豪迈奔放地说: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面对青春的一去不复返,他积极乐观地说: “谁道人生无再少, 门前流水尚能西, 休将白发唱黄鸡。” 面对自然界的风吹雨打,他从容洒脱地说: “谁怕? 一蓑烟雨任平生。” “闲人”? 1、清闲的人; 2、有闲情雅致的人; 3、有豁达乐观心态的人。 表现了怎样的情感? 贬谪的悲凉 赏月的欣喜 漫步的悠闲 面对人生逆境的豁达乐观 林语堂《苏东坡传》 课后推荐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