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057112

江苏省扬州市安宜高级中学高二A部语文《报任安书》导学案

日期:2024-05-19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50次 大小:13605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江苏省,州市,安宜,高级中学,高二,语文
  • cover
班级: 高二A( ) 学号:__ _ _ __ 姓名:____ _ ____ 《魏公子列传》导学案 第一课时(1-3节) 【学习目标】 1、了解《史记》的写作过程和成书原因,理解本文的背景与司马迁的遭遇。 2、学习本文的行文特点:借水行舟,排解胸中郁结,迂回曲折,但又脉络清晰。 3、体会文中表现出的作者身受极辱后忧愁幽思、激愤慷慨的情感。 重点、难点 1、积累重要实词、虚词与句式。 2、把握课文内容安排上借水行舟的特点。【重点难点】 【前置性补偿】 一、前置性补偿。 1、文学知识填空 司马迁是西汉著名的史学家、 、思想家,忍辱负重写成《史记》,也称 。被鲁迅称之为“史家之绝唱, ”。他在《报任安书》中写道:“人固有一死, , ,用之所趋也。”表现了豪迈的人生观和生死观。 2、通假字 (1)及以至是( ) (2)被篓楚受辱( ) (3)其次剔毛发( ) (4)幽于圜墙之中( ) (5)见狱吏则头枪地( ) (6)古者富贵而名摩灭( ) (7)网罗天下放失旧闻( ) (8)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 (9)则仆偿前辱之责( ) (10)及罪至罔加( ) 3、古今异义 (1)所谓强颜耳 (2) 念父母,顾妻子 (3)所自树立使然也 (4) 下流多谤议 (5)意气勤勤恳恳 (6)何至自沉溺缧绁之辱哉 (7)恨私心有所不尽 (8)仆以口语遭遇此祸 二、合作探究 1、从课题和背景介绍看,这是一封复信,其回复的内容是什么呢?又是怎样具体展开的? 2、司马迁在李陵之祸后,受到了哪些肉体和精神上的摧残?司马迁受宫刑后的感受是什么? 3、司马迁在遭受奇耻大辱后为什么仍“苟活于世”? 三、形成性检测 1、一词多义 (1)就 卒就死耳( ) 草创未就( ) (2)用 而用流俗人之言( ) 用之所趋异也( ) (3)重 古人所以重施刑于大夫者( ) 重为乡党所笑( ) (4)通 通邑大都( ) 通古今之变( ) 通其狂惑 ( ) 2、词类活用 (1) 太史公牛马走司马迁再拜言( ) 倡优畜之( ) (2) 何至自沉溺缧绁之辱哉( ) (3) 太上不辱先( ) 3、翻译下列语句: (1)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 (2)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 (3)所以隐忍苟活,幽于粪土之中而不辞者,恨私心有所不尽,鄙陋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世也。 (4)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课外拓展】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答司马谏议书 王安石 某启:昨日蒙教,窃以为与君实游处相好之日久,而议事每不合,所操之术多异故也。虽欲强聒,终必不蒙见察,故略上报,不复一一自辩。重念蒙君实视遇厚,于反复不宜卤莽,故今具道所以,冀君实或见恕也。 盖儒者所争,尤在于名实;名实已明,而天下之理得矣。今君实所以见教者,以为侵官、生事、征利、拒谏,以致天下怨谤也。某则以谓:受命于人主,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以授之于有司,不为侵官;举先王之政,以兴利除弊,不为生事;为天下理财,不为征利;辟邪说,难壬人,不为拒谏。至于怨诽之多,则固前知其如此也。 人习于苟且非一日,士大夫多以不恤国事同俗自媚于众为善。上乃欲变此,而某不量敌之众寡,欲出力助上以抗之,则众何为而不汹汹然?盘庚之迁,胥怨者民也,非特朝廷士大夫而已。盘庚不为怨者故改其度,度义而后动,是而不见可悔故也。如君实责我以在位久,未能助上大有为,以膏泽斯民,则某知罪矣,如曰今日当一切不事事,守前所为而已,则非某之所敢知。 无由会晤,不任区区向往之至!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虽欲强聒,终必不蒙见察  见:被  B. 故今具道所以,冀君实或见恕也  冀:希望 C. 辟邪说,难壬人  辟:排除    D. 如曰今日当一切不事事  事:事情 5、分别比较下列每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 ①守前所为而已        盖文王拘而演《周易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