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授课章节 第十四课 人生价值与劳动奉献 授课日期 授课题目 第十四课 人生价值与劳动奉献 授课类型 理论课 讨论课 授课时数 2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的概念及它们之间的关系,认识到人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了解苦与乐、生与死的概念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能力目标 通过对基本概念和基本观点的讲解,使学生认识到人生价值的实现需要一定的主客观条件,而奋斗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决定性因素,理解并学会在诚实劳动中奉献社会,实现人生价值。 情感目标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认识到人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帮助学生正确看待苦与乐、生与死,树立正确的苦乐观和生死观,以提升人生价值。 教学重点 1.人的价值是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的统一。2.在劳动创造中实现人生价值。 教学难点 树立正确的苦乐观和生死观。 教学资源 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 讲授、讨论、案例分析等方法 板书设计 一、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的统一二、人生价值的实现三、在劳动创造中实现人生价值四、树立正确的苦乐观和生死观 教学过程 时间分配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目的 引入 「」分钟 教师:在讲新课前,我们先来讲讲教材中关于“丛飞”的事迹。(课件显示)讨论:1.通过丛飞的感人事迹,谈一谈你对人生价值在于奉献的理解。 2.结合丛飞的人生经历,想一想我们应当怎样更好地体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讨论: 新课 「」分钟 教师:人生价值问题,在我国当代青年中是一个十分敏感的问题。其实关于人生价值问题的讨论已发生过多次,例如:1979—1980年围绕潘晓提出的“主观为自己,客观为别人”的论题为中心的讨论,张华救老农值不值得等问题的讨论,都涉及什么是人生价值及衡量标准是什么的问题,那么究竟什么是人生价值?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的统一(课件显示)1.人的价值包括社会价值与自我价值两个方面,两者辩证统一(课件显示)教师:人的价值包括社会价值与自我价值两个方面,社会价值是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体现了个人行为对社会和他人的意义;自我价值是社会对个人需要的尊重和满足,体现了社会对个体存在和个体对自身存在的意义。(课件显示)人的社会价值与自我价值是辩证统一的。两者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社会价值是人的根本价值,是自我价值实现的基础。(课件显示) 互为前提,不可分割 根本、基础2.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课件显示)教师:大家思考一下,人生价值的评价标准用什么来衡量呢?从上面的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出:评价一个人的人生价值不是看他从社会、他人那里得到了什么,而是看他为社会、为他人尽到了什么责任,作出了什么贡献,也就是说,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介绍2009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中武文斌和李桂林、陆建芬夫妇的感人事迹。(课件显示)死得光荣———武文斌事迹 一个战士倒在了抗震救灾的第一线,上万民众为他哭别。所有参加吊唁的人都与武文斌素昧平生,他们只听说:一位解放军战士在抗震救灾中活活累死了!仅这一句话,已经让人们泪流满面。 6月17日晚,济南军区士官学员武文斌和战友们冒着大雨将8车50吨重的活动板房建材全部卸载完后,累得瘫倒在泥水地里。就在这个夜晚,他因劳累过度,引起肺部大出血而停止了年轻的生命。“我们一定要多救人,才能对得起身上的这身军装。”这是一个普通的解放军战士对老百姓的承诺,更是对共和国的承诺。烛照深山———李桂林、陆建芬事迹 甘洛县乌史大桥乡二坪村是凉山北部峡谷绝壁上的彝寨,海拔2800米,进出极为艰难,村民一年难得下绝壁一次。从汉族地区来的李桂林、陆建芬夫妻扎根这里18年,把知识的种子播种在彝寨。 18年如一日,李桂林、陆建芬夫妇教书育人,共培养了6届共149名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