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授课章节 第十一课 社会理想与个人理想 授课日期 授课题目 第十一课 社会理想与个人理想 授课类型 理论课 讨论课 授课时数 2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了解理想与现实、社会理想与个人理想的辩证关系,理解有关人生理想的人生问题。 能力目标 自觉地把个人发展融入到社会发展之中,确立崇高的人生理想。 情感目标 顺应潮流,树立崇高的人生理想。 教学重点 1.社会理想与个人理想的关系。2.积极创造实现人生理想所必需的条件。 教学难点 正确对待理想与现实的矛盾。 教学资源 多媒体课件教学。 教学方法 案例教学法、讨论法、启发式教学法。 板书设计 一、理想源于现实又高于现实1.理想是人们对未来美好目标的向往和追求2.理想与现实的关系3.正确对待理想和现实的矛盾二、社会理想和个人理想的关系1.社会理想是社会的最高奋斗目标2.个人理想是个人在物质生活、精神生活、道德情操和职业等方面的追求和向往3.社会理想和个人理想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三、理想对人生发展的重要作用1.理想指引着人生前进的方向2.理想是人生的精神支柱3.理想是人生进步的力量源泉四、确立崇高的人生理想1.人生理想是多层次、多方面的2.确立崇高的人生理想的要求3.在社会发展中确立自己崇高的人生理想 教学过程 时间分配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目的 引入 「」分钟 以周恩来的“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事例导入。提问:1. 你现在有什么理想吗?2. 你觉得青年人是否应该树立远大的理想?学生:讨论,回答。青年学生应该从小树立远大理想,正确处理好社会理想与个人理想的关系。 新课 「」分钟 一、理想源于现实又高于现实1.理想是人们对未来美好目标的向往和追求大家说的理想涉及了各个方面,理想是指人们对未来美好目标的向往和追求。理想不是幻想和空想,具有实现的必要的现实条件,经过奋斗最终是可以实现的。而空想缺乏现实客观条件根本无法实现,幻想有一定客观基础但是达不到现实的条件。请同学分析一下,刚才同学们阐述的理想是否具有以上特征。(学生分析)展示孙中山的理想与袁世凯的理想相比较。教师分析归纳:理想按性质来划分———有科学与非科学,崇高与庸俗之分。判断标准:符合社会发展规律,为了祖国和人民的利益。理想按内容来划分———生活理想:攒钱买房;职业理想:成名成家;道德理想:见贤思齐;社会理想:改天换地。社会理想是一个人所有理想的出发点和归宿。2.理想与现实的关系理想与现实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一方面,理想是一定社会历史条件和社会经济的产物,另一方面,理想是比现实更高远、更美好的目标。展示图表:作者著作所用时间马克思《资本论》40年司马迁《史记》30年达尔文《物种起源》27年谈迁《国榷》20年曹雪芹《红楼梦》10年一般情况下,理想越远大,实现的时间就越长。我们必须正确处理好理想和现实之间的关系。3.正确对待理想和现实的矛盾一方面,理想和现实是对立的。理想是主观的,现实是客观的。理想是未来的,现实是当下的。另一方面,理想和现实又是统一的。现实中孕育着理想,理想来源于现实,又会成为新的现实。正确对待理想和现实的矛盾,要克服两种错误倾向:理想脱离现实、用现实否认理想。投影有关理想方面的名人名言,请学生分析它们的含义:从理想到实在的过渡,只有在实践哲学中才有它的地位。———费尔巴哈 无限的“过去”都以“现在”为归宿,无限的“未来”都以“现在”为渊源,“过去”、“未来”的中间全仗有“现在”以成其延续,以成其永远。 ———李大钊 青年人应当有远大的理想,又要十分重视任何细小的工作。……达到理想的道路是要由无数细小的日常工作积累起来的 。———邓小平 个人追求的目标越高,他的才力就发展得越快,对社会越有益。我确信这也是一个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