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0574293

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生物人教版必修3 5.3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课件(共37张PPT)

日期:2025-09-17 科目:生物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42次 大小:1408499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2021-2022,生态系统,PPT,37张,课件,循环
  • cover
(课件网) 第五章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第3节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教学目标 以碳循环为例,分析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 01 尝试探究土壤微生物的分解作用。 02 说明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关系。 03 关注碳循环平衡失调与温室效应的关系。 04 问题探讨 生态系统的能量不断以热能形式散失,因此需要不断从外界补充。物质为什么没有被生命活动所消耗? 在生态系统中,物质之间只有形式的转变,而不会消失。 问题探讨 1、我们呼吸作用产生的CO2都去了哪里? 2、CO2中的C元素和O元素是怎样来到我们体内的? 3、进入你体内之前存在于什么物质? 元素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是不断循环的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组成生物体的C、H、O、N、P、S等元素,都不断进行着从无机环境到生物群落,又从生物群落到无机环境的循环过程。 1.概念 2.范围 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3.特点 全球性:这里所说的生态系统指的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生物圈,其中的物质循环具有全球性,因此又叫生物地球化学循环。 循环性: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的物质可以反复出现,周而复始地进行循环,不会消失。 例题: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所说的物质是指组成生物体的一些基本化学元素 B.所说的生态系统是地球最大的生态系统———生物圈 C.所说的循环是指物质在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反复利 用、循环流动 D.物质在循环过程中不断递减 D 碳循环 碳循环模式图 ①在无机环境中:碳主要以 形式存在。 ②在生物群落内部:碳以 形式存在。 1、碳的存在形式 含碳有机物 CO2和碳酸盐 CO2 ①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间:碳主要以 形式循环。 ②在生物群落内部:碳以 形式沿食物链、食物网传递。 2、碳的循环形式 含碳有机物 3、碳进入生物群落的途径 生产者的光合作用和化能合成作用 4、碳返回无机环境的途径 ①生产者、消费者的 。 ②分解者的 (实质是呼吸作用)。 ③化石燃料的 。 呼吸作用 分解作用 燃烧 5、实现碳循环的关键因素 生产者和分解者 把碳循环的各组成成分填入下图:大气中的CO2库,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填空 ① ③ ④ ② ④ ③ ② ① 生产者 大气CO2库 消费者 分解者 大气CO2库 生产者 消费者 分解者 碳循环图解中各成分的判定方法 (1)先看双箭头:双箭头代表生产者、大气中的CO2库。 其他所有成分都指向C的为大气中的CO2库。 (2)除了C之外,有最多被指向箭头的为分解者,即B为分解者。 如图为某生态系统的碳循环示意图(Ⅰ~Ⅳ表示生态系统的成分,①~⑧表示相关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图示的碳循环路径是完整的 B.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通过①过程实现的 C.图中以CO2的形式进行的过程有①⑥⑦⑧过程,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进行的过程有②③④⑤ D.图中由生产者、Ⅱ、Ⅲ和Ⅳ构成的食物链中,能量流动是单向、逐级递减的 √ 碳循环破坏 温室效应 温室效应 温室效应是指太阳短波辐射可以透过大气射入地面,而地面增暖后放出的长波辐射却被大气中的CO2等物质所吸收,从而产生大气变暖的效应。 温室效应 化石燃料的大量燃烧,导致大气中的CO2含量迅速增加,打破了生物圈中碳循环的平衡。 1、形成原因 温室效应 使气温升高,加快极地和高山冰川的融化,导致海平面上升,进而对人类和其他许多生物的生存构成威胁。 2、影响 温室效应 ①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开发清洁能源。 ②大力植树造林。 3、解决思路 (5)低碳生活方式有助于维持生物圈中碳循环的平衡(  ) 常考基础诊断 × √ √ √ √ (1)碳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主要以有机物形式循环( ) (2)与碳循环有关的生理活动有光合作用、化能合成作用和呼吸作用等(  )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