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0578701

2.2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课件-2021-2022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37张PPT+3个内嵌视频)

日期:2024-05-02 科目:思想政治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88次 大小:78054896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社会主义,视频,内嵌,PPT+3,37张,中国特色
  • cover
(课件网) 高中政治 第二课 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第二框 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一 社会主义 过渡时期 时间段 总路线和总任务 过渡的历史必然性 完成标志 历史意义 二 社会主义 建设时期 历史新课题 中共八大 (指明方向) 成就与曲折 历史意义 三 对三个时期 的评价 总议题: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分议题一:进入社会主义 分议题二:建设社会主义 分议题三:展现社会主义优势 进入社会主义 分议题一: 思考: 1.建国初期国家的状况怎么样? 2.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是不意味着我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性质是新民主主义社会) 薄弱基础,百废待兴 1.过渡时期(1949-1956) 第一阶段:1.经济恢复时期,完成民主遗留问题时期 2.恢复国民经济。(1950-1952年底) 第二阶段:1.工业化 2.社会主义改造(1953-1956) 双陈上海“银元之战”和“米棉之战” 新中国成立后,尽管全国性战事已经平息,但是物价上涨势头仍未遏制。民间企业家对实业毫无信心,资本大多用于投机。全国经济混乱的“龙头”,就是上海。全国要稳定,首先物价要稳定,而物价稳定的关键,无疑就是上海。 陈毅(陈云)此时面临的上海经济局面,是恶性通货膨胀前提下,货币市场与商品市场的两重混乱。上海解放后,一些不法资本家拒用人民币,非法进行黄金、银元的投机倒把活动,导致金银价格暴涨,物价混乱,上海军管会断然查封挑起“银元之战”的大本营上海“证券大楼”,逮捕了投机倒把的首要分子,杀住了破坏金融的非法活动,用政治镇压手段同资产阶级争夺金融市场(金银外币) 。银元之战之后,一些投机商又进行粮食和棉纱的投机活动,双陈利用国家集中力量办大事和国营经济的优势,通过经济手段,从全国各地调集粮食和棉花运往上海抛售,市场物资饱和,物价接连下降,使屯集居奇的资本家血本无归,打赢米面之战。从而稳定了经济形势,遏制了连续暴涨的物价,使人民的生活趋于稳定。 实践进一步证明: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那种认为新中国成立后先发展资本主义缩小差距,然后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观点是错误的。新生人民政权需要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 2.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P26-1) 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这一内容概括说来,就是“一化三改”。 提示 一化三改 社会主义工业化 发展生产力 社会主义改造 个体农业 手工业 资本主义工商业 改革生产关系 实质:是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是变革生产关系的社会主义革命。 “三大改造” 农业生产合作社 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公私合营 薄弱基础,百废待兴,新中国从废墟上站了起来。我们具备了哪些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条件? 想 一 想 材料一:旧中国工业基础薄弱,又饱经战争创伤,1949年的工业产品产量普遍不到1936年的70%,钢和生铁的产量仅及1943年的17.1%和14%。全面贯彻重工业、轻工业等的统筹兼顾、照顾四面八方的经济建设总方针,社会经济结构显著改善。在国民经济中,社会主义国营经济处于优先增长地位。在全国工业(不包括手工业)总产值中,国营工业产值平均每年递增57%,所占比重1952年达到52.8%。在全国社会商品批发总额中,国营商业所占比重1952年达到60.5%,控制了很大部分社会商品的流通过程。 (1)社会主义国营经济迅速发展,逐步成为社会经济中的主导性因素。 材料二:新中国成立后,在稳定市场、发展经济、改善人民生活的过程中,我们党积累了许多利用、限制和管理私营工商业的经验,有利于把资本主义工商业引导到社会主义道路上来。 (2)国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