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学教案 教学 课题 16 红军桥 课时 1 教学 目标 认知目标 (1)了解桥的基本结构和简单原理 (2)引发学生探究、思考,开阔视野 2.技能目标 (1)选择身边可使用的一切废旧材料来制作 (2)设计各种各样的桥 3.情感目标 (1)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建设家乡的美好情感 (2)培养学生竖立自强、自立的良好品质 重点 难点 教学重点 1.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 2.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教学难点 1.如何进行桥梁的创作表现 2.如何将桥搭的牢固、稳定、美观 教学 准备 多媒体课件、图片、视频、音频、教具、废旧材料 教 学 过 程 1.视频欣赏: 观看《长征轶事》使学生更直观的理解血浓于水的军民鱼水情,永远铭记长征精神。 2.图片欣赏 通过欣赏、讲解将桥的结构、类型等相关知识点融入教学,使低年龄段学生更好理解。 观察作品范例,拓展思路,想出更多能运用的材料和不同的制作方法。 (六)学 具:废旧材料、回形针、筷子、吸管、纸盒、胶、线等 (将毛线拉直连接固定、回形针串联在一起,可做成斜拉铁索桥的斜拉索;筷子、吸管连成排可做桥面;纸盒可做桥体或桥墩;衣夹也可做桥墩 ) (七)教学设计 1.课前准备 了解桥的类型、结构 师生问好 2.激趣导入 (1)红色情怀 课件展示“爱我中华,扬我国威”的图片,通过强烈的视觉效果达到振奋人心、弘扬民族精神的教学目的。 (2)歌曲欣赏《江西是个好地方》 学生从歌曲中了解到八一起义在南昌打响第一枪、革命摇篮是井冈、瑞金是红色政权诞生的地方。 (3)红色之旅———走进江西 通过课件的插图,了解革命纪念景点的概况。 第一站:南昌(图:八一起义纪念碑、革命烈士纪念堂、八一起义纪念馆、新四军军部旧址) 知识点讲解:1927年8月1日,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指挥的起义军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新中国成立后将8.1日定为我国的建军节。 第二站:萍乡(图:萍乡秋收起义、秋收起义纪念碑) 知识点讲解:1927年9月9日,毛泽东领导了震撼全国的秋收起义,在萍乡市建立秋收起义纪念碑。 第三站:永新(图:油画《三湾改编》、永新三湾改编旧址) 知识点讲解::1927年9月29日,毛主席在三湾对部队实行改编,这就是描绘当时《三湾改编》的一幅油画。 第四站:井冈山(井冈山革命博物馆) 知识点讲解:秋收起义后毛主席在井冈山开创我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1928年4月28日,朱德、陈毅率领的湘南起义部队与毛主席领导的工农革命军在井冈山胜利会师。 第五站:于都(中央红军长征第一渡纪念碑、红军长征第一渡使用的木船) 知识点讲解:旅行最后一站来到了于都,当年由于第五次反“围剿”失利,根据地日益缩小,红军被迫转移,开始长征,那么当时在于都河畔又发生了什么感人的事情呢?这艘木船又起到了什么作用呢?请同学们欣赏完下面的短片,给出老师答案。 3.引出课题 (1)忆当年 视频欣赏《长征轶事———长征第一渡》,让学生了解红军桥的由来及革命的艰苦,更好的理解血浓于水的军民鱼水情。 师:请同学们说说你看到了什么?了解到什么?木船是用来做什么的? (2)出示课题———红军桥 师:当年,在于都河畔,百姓用自己家的门板、船支搭建浮桥送红军顺利渡河,为战斗胜利赢取了时间。今天,我们日常生活也是离不开桥的,它方便了我们的出行,接下来我们一起来欣赏有关桥的图片。 4. 解析教学难点 (1)请您欣赏:通过欣赏有关桥的图片,让学生了解桥的结构和类型。 (背景音乐:春江花月夜,在加深视觉印象的同时刺激听觉感受,提高自身的整体欣赏水平。) a.自然现象形成的桥———仙人桥、冰桥、彩虹桥 b.浮桥———竹桥(浮桥因其取材方便、架设便易,常用于军事目的,故也称“战桥”) c.梁桥———风雨桥(梁桥有坚实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