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0590644

6.3.1 伟大的历史性转折 课件(27张PPT)

日期:2024-11-23 科目:历史与社会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45次 大小:4352956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6.3.1,大的,历史性,转折,课件,27张
  • cover
(课件网) D C D D A D B B 56 年 58 年 66 年 76 年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49 年 三大改造完成,社会主义制度确立 挫折:“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新中国成立 转折: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78 年 曲折发展十年 “文革”十年 过渡时期 两年徘徊 新时期 伟大的历史性转折   1979年1月1日的《时代》,邓小平被评为本年度的风云人物。   标题写着:邓小平,中国新时代的形象。 一、在徘徊中前进的两年(1976—1978) 民主政治制度遭到严重的破坏 文化大革命之后,中国的状况如何?(背景) 生产遭到破坏,停滞不前 比较混乱 拨乱反正的任务非常艰巨 政治生活: 经济发展: 教育文化、思想: 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维护; 凡是毛主席的指示, 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 强烈不满 危害: “两个凡是” 1、教条主义、本本主义,延续个人崇拜,违背科学的马克思主义,也不是毛泽东思想。 --思想上陷入盲区 2、不能纠正毛泽东晚年的错误。 --行动上陷入雷区 实质:“左”倾错误思想的延续 影响:使“文化大革命”的“左”的错误在许多方面得以延续,继续造成社会的动荡不安。 二、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报》刊登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文章 重申了社会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从理论上根本否定了“两个凡是”;打破了长期以来的个人崇拜和教条主义束缚。 这是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它使人们认识到只有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历史的转折关头,人们急切地期待走出一条新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 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 阅读课本P39两则资料,联系战后各国的发展历程,谈一谈中国在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面临的一些问题。 科学技术水平比较低,科技贡献率低,人才缺乏。 机械化水平低,生产力水平低,劳动效率低 资料1:20世纪70年代初,劳动生产率增长的各种因素中,科学技术的贡献率在美国高达72%,在苏联达到66.7%。美国的科研人员有120万,苏联90万,中国只有20多万。 资料2:1978年10月,邓小平访日本。在一家汽车公司,他了解到这里每个工人每年能生产94辆汽车,而我国最先进的汽车制造厂,每个工人每年只能生产1辆汽车。在观看现代化程度先进的机器人焊接生产线时,邓小平感慨地说:“我懂得什么是现代化了。” “国家这么大,这么穷,不努力发展生产力,日子怎么过 我们人民的生活如此困难,怎么体现社会主义的优越性……要迅速地坚决地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为实现国富民强,国家做出了怎样的决定? 时间: 地点: 会议内容: 历史意义: 聚焦十一届三中全会 1978年12月 北京 思想上:否定“两个凡是”方针,确定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 政治上:果断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了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 组织上:实际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 会议内容 意义: ①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②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的历史新时期; ③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中共十一届三中 全会会场 1980年,中共中央决定撤———文化大革命”中强加给刘少奇的种种罪名,恢复他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和无产阶级革命家、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之一的名誉,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最大的冤案得到平反。 邓小平在刘少奇同志追悼会上致悼词 刘少奇的追悼会 恢复高考(1977年) 1977年,刚刚复出的小平同志主持召开科学和教育工作座谈会,作出于当年恢复高考的决定。1977年冬天,中国570万考生走进了曾被关闭了十余年的高考考场。当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