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0608481

第16卷 食物生产、社会生活与生产工具、劳作方式(原卷+解析卷)—2022高考历史一轮单元复习卷(新教材通用版)

日期:2024-05-16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38次 大小:338382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通用,教材,新教材,复习,单元,一轮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16卷 食物生产、社会生活与生产工具、劳作方式 (建议用时:90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45分) 1.《氾胜之书》记载有:“春气未通,(耕)则土历适不保泽,终岁不宜稼,非粪不解.……须草生,至可耕时,有雨即耕,土相亲,苗独生,草秽烂,皆成良田.”这说明古代农业的特点是 A.轮作养田 B.因地制宜 C.动力先进 D.精耕细作 【答案】D 【详解】根据材料“春气未通,(耕)则土历适不保泽,终岁不宜稼,非粪不解.……须草生,至可耕时,有雨即耕,土相亲,苗独生,草秽烂,皆成良田”可知,《氾胜之书》记载了耕田的基本原则,在于选择最佳的耕作时间,要注意土壤的保湿、施肥、适时耕种、间苗、除草等,这样能使土地变成良田,有利于农业发展。结合所学可知,这是中国古代农业精耕细作的思想,故D项正确;材料与“轮作养田”无关,故A项错误;因地制宜指的是根据各地的具体情况,制定适宜的办法,这与材料主旨不符,故B项错误;材料未体现“动力先进”,故C项错误。 2.有学者认为《夏小正》记载每月的物候、气象、星象和有关重大政事,是夏代的天文历法记录。又有学者认为,《夏小正》是成书于战国的农业著作,篇中涉及蚕桑、畜牧、渔猎、采集活动。对《夏小正》的认识说明 A.无考古资料佐证的认识不可信 B.年代久远导致历史认识模糊 C.学者争论过大的史料没有价值 D.研究角度影响历史认识差异 【答案】D 【详解】两位学者分别从政治、经济的研究角度研究 《夏小正》,得出两个不同的结论,说明研究角度影响历史认识差异,D项正确;材料不能说明两位学者关于《夏小正》的认识是不可信的,A项错误;年代久远导致历史认识模糊与学者提出的依据不符,B项错误;学者争论过大不能说明相关《夏小正》的史料没有价值, C项错误。 3.下图是甲骨文的“周”字,该字形像在方田里密植上庄稼的样子,表示筑埂划界,圈地而种。据此可知商朝时期 A.实行宗法分封制 B.农业生产采用大规模协作 C.周族是农业部族 D.封建土地私有制开始出现 【答案】C 【详解】通过观察甲骨文的“周”字,从其显示的“方田里密植上庄稼”“筑埂划界,圈地而种”等形像,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其反映了商朝时期周族农业有了发展,是农业部族,C项正确;“在方田里密植上庄稼”等不能说明商代实行宗法分封制,A项错误;商朝时期农业生产采用“大规模协作”在材料中没有体现,B项错误;封建土地私有制直到春秋战国时期才开始出现,D项错误。 4.自16世纪50年代开始,欧洲的自然科学家把数千种未知物种进行了分类,确定了适应欧洲不同气候和土壤的少部分物种,其中的一些食物物种对欧洲人的饮食习惯产生了重要影响。这反映出 A.科学的发展促进了世界物种交流 B.世界联系加强影响人类物质生活 C.欧洲饮食结构变化引发商业革命 D.新航路开辟促进世界贸易的发展 【答案】B 【详解】材料“自16世纪50年代开始”“其中的一些食物物种对欧洲人的饮食习惯产生了重要影响”体现的是新航路开辟后引发的物种交流对人类物质生活的影响,B正确,A排除;商业革命是新航路开辟的结果,C错误;材料与世界贸易发展无关,D排除。故选B。 5.有学者对原产于美洲的马铃薯进入世界其他地区后的影响展开研究,见下表,据此可知 西班牙水手在航行途中因食用马铃薯而避免得坏血病; 马铃薯传人中国后,人口增长导致大量山坡地森林被砍伐殆尽; 在英格兰,许多制造商尝试用马铃薯取代面粉制的面包,以降低生产成本,加快工业化进程; 法国大革命及其后的战争,大规模军事动员使马铃薯的食用遍及欧洲广大地区。 A.食物来源决定人口增长规模 B.战争促进区域文化交流 C.物种交流改变人类历史进程 D.人口迁徙推动文化认同 【答案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