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0610795

高中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专题1.2.1 电解质的电离(课件+教案+同步练习)

日期:2024-06-06 科目:化学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60次 大小:4604363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高中,电解,同步,教案,课件,电离
    第一章 物质及其变化 第二节 离子反应 第1课时 电解质的电离 (1)通过实验、假设、推理等过程,以探究的方式建构电离模型,并以此认识电解质; (2)能用电离方程式表示某些酸、碱、盐的电离过程。 【内容分析】 在介绍离子反应之前,需要介绍电解质、电离的概念。因此,本节内容分为两部分:电解质的电离,离子反应。 首先,教材结合生活常识(给电器设备通电时,湿手操作容易发生触电事故)创设情境,以真实、有意义的问题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思考。然后以实验1-2为基础介绍电解质和电离的概念。 需要说明的是,实验1-2的设计目的有3个:①认识物质的导电性,②引人电解质的概念,③为学习电离的概念提供实验证据。 教材基于实验证据提出问题:为什么NaCl、KNO3 等电解质,在干燥时不导电,而溶于水或熔化后却能导电呢 随后,教材结合构成NaCl固体的粒子、NaCl固体在水中溶解和形成水合离子的过程,以及NaCl固体受热熔化时粒子运动的变化等,从微观角度对上述问题作出解释。为了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教材辅以相应的微观过程示意图(图1-10、图1-11、图1-12)。 在此基础上,介绍电离的概念和电离方程式,并结合电离方程式,引导学生从电离的角度认识酸、碱的本质。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电离方程式的书写。 难点:电解质概念,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 【教学流程】 【学习任务一】身边的化学,发现问题 生活常识告诉我们,给电气设备通电时,湿手操作易发生触电事故。这是为什么呢? 【设计意图】结合生活常识,以真实、有意义的问题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思考。 【初高中知识衔接】 1.水导电吗? 2.什么化学物质是导电的,什么化学物质又是不导电的呢? 【设计意图】通过初中知识的回顾,引发思考,培养学生的思维模型(基于已有知识对问题进行思考) 【学习任务二】宏观辨识,分析、解决问题 【思考】NaC1溶液、KNO3溶液导电吗?NaCl固体、KNO3固体呢? 通过【实验1-2】以及【知识拓展】“如果将NaCl、KNO3、NaOH等固体分别加热至熔化,它们也都能导电” 引出物质导电的原因,建立新概念电解质与非电解质。 【设计意图】理解电离概念并不难,但由于其微观过程不可见,因此只能在实验事实的基础上通过推理、假设、验证等探究过程,建立微观模型,从而对实验事实作出合理解释。通过电离概念建立过程中培养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的核心素养。 【学习任务三】微观辨析,探究问题根源 【思考】为什么NaCl固体不导电,而NaCl溶液、熔融NaCl可导电? 结合图画或动画提出问题:在NaCl溶于水的过程中究竞发生了什么 分组讨论,形成微观模型NaCl 在水分子作用下解离成自由移动的Na+和Cl-,脱离固体表面,进人水中形成溶液,即发生电离。 【思考】观察下图,NaCl溶液、熔融NaCl导电的过程能否用一个式子表示? 通过学生的思考交流引出新概念电离方程式。 【设计意图】通过微观机理图的观察,培养学生宏观辨识与微观辨析思维。 【评价任务三】写出HCl、H2SO4、HNO3 、NaOH、KOH、Ba(OH)2、NaCl、K2SO4和NH4NO3的电离方程式。 【设计意图】通过对比归类重新建立酸、碱、盐的概念。 一.实验 [实验1-2] 在三个烧杯中分别加入干燥的NaCl固体、KNO3固体和蒸馏水,如图1-9所示连接装置,将石墨电极依次放入三个烧杯中,分别接通电源,观察并记录现象。 取上述烧杯中的NaCl固体、KNO3,固体各少许,分别加入另外两个盛有蒸馏水的烧杯中,用玻璃棒搅拌,使固体完全溶解形成溶液。如图1-9所示,将石墨电极依次放入NaC1溶液、KNO3溶液中,分别接通电源,观察并记录现象。 使用建议: (1 )NaCl、KNO3固体-般使用粉末,若能使用体积较大的晶体则可使对电离过程的分析更易理解。 (2 )测纯水导电性时应保证蒸馏水较纯,且应强调“ 在这种情况下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