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0622974

第9课 两宋的政治和军事 教案

日期:2024-06-16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99次 大小:527360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9课,两宋,政治,军事,教案
  • cover
第9课 两宋的政治和军事 教案 【学习目标】 1.通过了解两宋的政治与军事,认识这一时期在政治、经济、文化与社会等方面的新变化; 2.通过了解辽夏金元诸政权的建立、发展和相关制度建设,认识北方少数民族政权在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教学重难点】 重点:宋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及影响 难点:王安石变法的内容和意义。 【教学方法】 读图指导法、活动探究法、史料实证法。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五代时期,天子“兵强马壮者为之”,中原王朝更迭频繁。960年,后周禁军统帅赵匡胤发动军事政变建立赵宋王朝。赵匡胤当上皇帝后,担心宋朝也会成为继五代后的又一个短命王朝,为此彻夜难眠,于是问宰相赵普:“天下自唐以来,数十年间,帝王凡易八姓,战斗不息,生民涂炭,其故何也?我欲息天下之兵,为国家长久计,其道何如?”赵普回答:“此非他故,方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今所以治之,亦无他奇巧,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 新课讲授: 上新课之前有请我们的小小辅导员上台展示他课前根据本课内容所画的思维导图,请同学们认真听讲,仔细观察,看看有没有什么问题或者需要补充的地方。 宋初中央集权的加强 展示本课时空坐标,让同学们了解本课重要事件的时间节点 首先阅读教材通过时代背景了解北宋建立及加强统治的原因。 原因:结束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实现局部统一;鉴于唐后期以来军阀割据,政局动荡的教训;目的是为了强化中央集权,维护政权稳定。 北宋为了加强中央集权采取了哪些措施? 措施 首先通过表格学习北宋从政治、经济、军事方面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1)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政治上 中央派文官出任地方各州的长官知州,节度使逐渐变为虚衔 财政上 设诸路转运司统管地方财政,地方赋税绝大部分上缴朝廷 军事上 将地方精锐部队编入禁军,拱卫京师,镇守地方,定期更换驻地 此外,北宋还分散机构的权利。 分散机构权利 中央 军事 设枢密院分割宰相军权,并与“三衙”互相牵制,实现统兵权与调兵权的分离 财政 设三司分割宰相财政权 行政 增设参知政事为副相,分割宰相行政权 地方 设立平行的四个路级机构,合称“四监司”,从不同方面对各州进行监控 州一级增设通判,与知州共同签署文书,彼此制约 通过图片进一步分析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3)实行崇文抑武方针 ①罢免宿将兵权,用文官担任枢密院长官。 ②提倡文治,扩大科举规模,抬高文官和士人的地位。 北宋的崇文抑武方针,主要是为了压制武将,防止武将跋扈,但不是轻视武备乃至军队。事实上,宋朝对军队是极为重视的,每年的军费开支约占财政支出的70%、80%左右。军队最多的时候达到120万。 通过综合探究的形式对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影响进行总结。 3.影响 (1)积极:有效地预防了内部动乱,巩固了国家的统一和安定,强化了重要集权。 (2)消极:制度过于僵化,权力分割过细,影响了行政效率,助长了因循保守的政治风气。 边防压力与财政危机 北宋的统治危机主要表现在军事和财政两个方面。早在北宋建立之前,契丹族建立的辽朝在北方草原崛起,占领了燕云十六州,对中原形成严重威胁。北宋统一后,两次发起夺回燕云十六州的北伐,均告惨败。通过课本具体了解北宋面临的边防压力。 1.边防压力 北部 辽占领燕云十六州,对中原形成严重威胁,北宋曾试图夺回燕云十六州,却遭惨败。后来辽军大举南下,北宋被迫签订协议,通过“岁币”等勉强获得了北部边防的安定。 西北 北宋与西夏发生战争,也是屡战屡败,通过“岁赐”等维持稳定。 北宋的财政危机主要来源于军队。北宋在边疆战事中频吃败仗,却供养了一支空前庞大的军队。这支军队是通过招募组建的,多而不精,管理混乱,训练废弛,素质低下。军队不断扩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