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0622980

第14课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 教案

日期:2024-06-05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37次 大小:387459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14课,朝前,中期,鼎盛,危机,教案
  • cover
第14课 《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教案 【教学目标】 1.时空观念:回忆初中学习的中国古代历史年表,对清朝在中国古代史上的时序坐标进行定位,并与世界历史发展脉络相结合,了解这一时期世界联系的加强与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等重大变革,引领学生结合中外历史素材创设合适情境,从而更好地从正反两方面理解清朝的统治措施,能够在时间轴上大致标出康雍乾盛世时期、《尼布楚条约》签订、英国光荣革命、美国独立战争、法国大革命等重大历史事件。 2.史料实证:形成时空观念后,在教材图文史料的基础上继续增加有用史料,针对网上纷繁复杂的史料指导学生学会辨别真伪,继续学习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形成正确观点;坚持论从史出,在合理逻辑和严密论证的基础上探究清朝历史,明白这一时期封建社会鼎盛局面之下的中国为何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 3.历史解释:以时空观念的形成和多渠道获得的有效史料为依据,使学生对这一时期鼎盛与危机并存的历史现象形成自己的正确观念和态度,学会通过中外历史对比来分析清朝由盛转衰、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的原因,敢于表达自己的思考与观点,分析清朝统治措施及其影响。 4.唯物史观:我国清朝时期与世界形势的联系更加密切,在此背景下我国却实行了闭关锁国政策,通过这一对比反思,使学生明白与时俱进、顺应历史发展规律的必要性。针对清朝包括闭关锁国在内的统治政策,学会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思维从正反两方面进行分析,以史为鉴,吸取经验教训。 5.家国情怀:结合《清朝疆域图》,使学生明白清朝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发展与版图奠定,再次肯定台湾、新疆、西藏等地区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强化民族认同感,教导学生自觉维护国家主权,加强对学生的情怀教育。 【教学重难点】 重点:君主专制强化的表现及双重效果,清朝疆域的奠定 难点:现代中国版图的奠定,康雍乾盛世局面下的危机 【教学方法】 根据本课特点,使用图示法、情境创设、问题驱动、合作探究、讲授与讨论相结合等教学方法。 【教学流程】 课程导入: 结合课前预习的成果,对优秀学生的疆域简图进行展示,借此对本课进行导入:“清朝如此广大的疆域版图是在什么样的基础上奠定的?如何奠定的?”接着,展示清代宫廷画家徐扬的《盛世滋生图》,创设情境,再次提出问题:“清朝如此繁华的统治局面被称为什么盛世?这一盛世局面如何出现的呢?”,引出对第一子目“康雍乾时期的君主专制”的学习。 新课讲授: 1.康雍乾时期的君主专制 (1)创设情境:通过文字材料的介绍,如“农业生产的持续发展,耕地先表现在荒地的大量开垦、耕地面积的扩大。康熙二十四年,全国共有耕地六亿亩,到乾隆帝去世,全国耕地约为10.5亿亩。清朝粮食产量比明朝万历时期增长了一倍之多,全国粮食产量则增至2040亿斤。当时随英国马戛尔尼使团来中国的巴罗估计,中国的粮食收获率为15:1,而当时的欧洲,粮食收获率居首位的英国也仅仅为10:1。清朝的经济和人口的增加还主要归因于美洲植物玉米、番薯、马铃薯的大力推广。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清朝人口突破三亿大关,约占当时世界人口的三分之一。此外,天文学、绘画、医学等各个方面,也都有巨大进步。”创设情境,使学生明白康雍乾统治之下清朝的繁盛局面,并提出启发性问题:“清朝如何建立此般盛世局面的呢?”从而引出对清朝政治制度创新、经济发展措施、思想文化控制等内容的学习。 (2)合作学习:①奏折制度:通过史料的阅读与分析,如“从前做皇帝,外面送给皇帝的公事,先送到六部,皇帝拿出来的公事,六部也一定得先看。…寄信上谕是清代特有的,不按上述程序…譬如是有关经济财政问题的,送给江苏巡抚,连户部大臣也不能看。…如是则一切事情,全国中外各长官,都直接向皇帝发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