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0622982

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教案

日期:2024-06-06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39次 大小:402742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1课,中华,文明,起源,早期,国家
  • cover
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教学目标 时空观念:通达时空观念掌握距今约170万年我国境内最早古人类元谋人,距今约1万年我国进入新石器时代,奴隶社会夏商西周的政权更迭,约公元前2070年夏朝建立,约公元前1600年商朝建立,公元前1040年西周建立等。 史料实证:运用史料实证探究石器时代的古人类和文化遗存,夏、商、西周的政权更迭 历史解释:明确历史解释从原始人群到氏族公社,三皇五帝与夏商周。 唯物史观:立足唯物史观认知中国原始文化先后经历了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夏商、西周是中华文明的诞生和早期国家形成时期,也是奴隶社会的形成和繁荣时期。 家国情怀:渗透家国情怀感悟中国是远古人类起源的重要地区,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源远流长、生生不息、展现出自身道路的特点与风格。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石器时代的古人类文化遗址遗存。 2.夏商周时期的政治经济制度,“国人暴动”。 难点: 1.认识我国古人类在人类起源中的地位。 2分析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3.认识“国人暴动”的作用。 教学方法 1.教师利用教科书及其他相关备课资料进行前期课前准备。 2.学生课前预习,查阅相关背景资料,搜集有关资料,提前完成导学案。 3.利用多媒体展示中华文明遗存的图片,以小组合作探究的形式学习本课重难点知识。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多媒体展示图片人类产生的历程 新课讲授 一、中华文明的序幕———石器时代的古人类和文化遗存 上新课之前有请我们的小小辅导员上台展示他课前根据本课内容所画的思维导图,请同学们认真听讲,仔细观察,看看有没有什么问题或者需要补充的地方。 阅读课本找出旧石器时代的特征、代表、生活状况。 1.旧石器时代:以打制方法制作石器的时代。 (1)特征:以打制石器作为生产工具。 (2)代表:元谋人、北京人。 (3)生活状况:从事渔猎和采集,过群居生活。元谋人、北京人已经学会使用火。 恩格斯说过“会使用火是人类与自然界斗争的第一个伟大胜利。”同学们思考学会使用火有什么意义? 1.烧烤食物,防寒照明,改善了人类的生存条件。 促进了原始农业、手工业的发展。 增强了人类适应自然环境的能力。 观察《中国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分布图》阅读教材学习新石器时代的特征、主要文化遗存,完成下列表格内容。 2.新石器时代:以磨制方法制作石器的时代 时间 文化遗存 表现 总体特征 距今约7000至5000年前 仰韶文化 彩绘陶器;粟 (1)生产工具;以打磨结合的方法制作的石器。 (2)生活状况:使用陶器;开始从事原始农业,饲养家畜,生活逐渐稳定。 (3)分布特点:文化遗存多,且分布广泛。 大汶口文化 - 河姆渡文化 种植水稻;养蚕缫丝 距今约5000年 龙山文化 黑陶 红山文化和良渚文化 玉器;出现祭坛和神庙 原始社会经历了哪三个阶段?发展状况如何?请同学们阅读课本找出。 3.原始社会时期的三个阶段 阶段 时代 发展状况 原始人群 属于旧石器时代的早期和中期 生产力十分低下,群居生活 母系氏族社会 旧石器时代晚期出现 生产力十分低下,氏族成员共同劳动,成果共享 父系氏族社会 新石器时代晚期出现 社会贫富分化与不平等开始出现;形成较大的部落甚至部落联盟;中国即将迈入阶级社会的门槛 其中母系氏族社会是氏族社会的早期阶段,这一时期,女性在社会中享有很高的地位,掌握掌握着氏族的领导权。父系氏族社会时期,社会贫富分化和不平等开始出现。 距今约5000年左右,中国黄河流域、长江流域的先民开始迈入文明社会的门槛。这段历史通过传说和考古得以流传并揭示出来。中国古文献中有一些神话色彩浓厚的传说,透过这些传说,我们可以窥见中国从部落向国家转变的大致情况,从而了解我们文明时代的开始。 合作探究一:中华文明的序幕(远古人类的繁衍与生息) 二、文明时代的开始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