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064300

s版第九册课件 唐玄奘西行取经(语文课件)

日期:2024-05-16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课件 查看:32次 大小:1253673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课件,第九,唐玄奘,玄奘,西行,取经
  • cover
(课件网) 玄奘(zàng) 缉拿(jī) 高僧(sēng) 天竺(zhú) 堡垒(lěi) 朝拜(cháo) 束手无策:束:捆绑;策:计策。就像双手被捆住一样无法解脱,形容遇到问题毫无解决办法。 百折不挠:折:挫折;挠:弯曲。比喻屈服,无论受到多少挫折都不退缩不屈服。 家喻户晓:喻:明白;晓:知道。家家明白,户户知道。形容人人皆知。 请同学们快速读课文,给课文分好段落, 理清课文脉络? 一、(1)取经原因。 二、(2—10)取经经过。 三、(11—13)取经影响。 玄奘,世称“唐三藏”,俗姓陈,河南偃师人。唐太宗贞观三年(629),自长安出发去印度取经,时年二十八岁。当时的政府明令不许百姓私自出国,各主要道路关卡的稽查很严,然而玄奘意志坚决,终得偷出国门。经过甘肃、新疆、翻越天山、帕米尔高原、途经阿富汗、巴基斯坦、最后到达印度。 玄奘的西行求法,往返共历十七年,行程长达五万里,大大促进了中印文化的交流,并为佛教在中国的进一步发展开辟了道路。 玄奘是中国佛教史上伟大的译经家,开辟中国译经史的新纪元,同时他还积极讲经弘法,热心佛教教育,门下人才辈出。玄奘的译经传教,使长安成为当时世界佛教的中心,日本和韩国的僧侣也纷纷投到玄奘门下,再把中国佛教传到各国。玄奘是中国佛教史上的一代伟人,他被称为“中国佛学界第一人”,实在当之无愧!玄奘不愧为沟通中印文化的导师。 玄 奘 简 介 唐玄奘西天取经,西天为何方? 取何经? 印度: 佛教起源地 (天竺) 玄奘著书称“印度” 佛教传播到中国后,佛经的翻译有误,所 以要到天竺,以问惑辨疑。 学识渊博 治学严谨 西行路线:长安(今陕西西安)———秦州(今甘肃天水)———兰州———凉州(今甘肃武威)———瓜州(今甘肃安西县东南)———玉门关———伊吾(今新疆哈密)———高昌(今新疆吐鲁番)———阿耆尼国(今新疆焉耆)———屈支国(今新疆库车)———跋逯迦国(今新疆阿克苏)———凌山(今天山穆苏尔岭)———大清池(今吉尔吉斯斯坦伊塞克湖)———素叶城(即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西南)———昭武九姓七国(都在今乌兹别克斯坦境内)———铁门(乌兹别克斯坦南部兹嘎拉山口)———今阿富汗北境———大雪山(今兴都库什山)———今阿富汗贝格拉姆———巴基斯坦白沙瓦城———印度 回程路线 :从今巴基斯坦北上———阿富汗———葱岭(帕米尔高原)———大流沙(塔克拉玛干沙漠)———敦煌———瓜州(今甘肃安西县东南)———长安; 一起去看看呗 问题一: 默读(2—10)自然段,找出玄奘西行 取经,途径了哪些地方? 明确:长安—凉州—玉门关—高昌—西域—天竺。 问题二: 在取经的过程中,玄奘遇到了哪些困难? 明确: 1) 混出玉门关 2)单枪匹马走沙漠 问题三、 他是怎么对待困难的?从中你感 到他具有一种怎样的精神? 玄奘想折回第四堡去取水,走了十几里,忽然想起临走的时候,他曾立下誓言,不达目的决不后退一步。 从“不达目的决不后退一步”, 可看出玄奘有着坚定的信念、顽强的意志。 文中还有哪些语句的描写让你深刻感受到了唐玄奘这种 可贵的精神?请画出来。 结合最后一部分,想一想回国后玄奘潜 心做了那些事情? a、翻译佛经。 b、编写《大唐西域记》。 玄奘带回来的佛经数量大,覆盖面广,质量特别高,如果我们把唐朝汉译佛经比喻成为汉译佛经中的皇冠,那玄奘翻译的佛经就皇冠上最耀眼的明珠。   玄奘西行求法历经千辛万苦,只为求取直经,而取到直经才只不过走了求法之路的一半,另一半就是翻译佛经,他魂系真经,迫不及待,也只有这样,才能弘扬佛法功德圆满。 结合课文和交流资料,请同学们从学者、高僧、 翻译家、教育家家以及文化交流使者这四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