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0650778

全国通用高中地理一轮复习 第三单元 地球上的大气 课件

日期:2024-05-03 科目:地理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34次 大小:5912433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全国,通用,高中,地理,一轮,复习
  • cover
(课件网) 第三单元 地球上的大气 必备知识通关 考点1 大气的垂直分层与大气的受热过程 考点2 大气的运动 考点3 天气与气候 “双一流”名校冲刺 主题情境 知识迁移———从城市热岛到城市冷岛 解题能力提升 考法1 大气受热过程分析 考法2 天气系统的形成与影响分析 考法3 区域气候特征及其影响分析 考情解读 课标要求 核心考点 核心命题角度 考题取样 1.运用图表等资料,说明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及其与生产和生活的联系 2.运用示意图等,说明大气受热过程原理,并解释相关现象 大气的垂直分层与大气的受热过程 影响地表温度变化的因素分析 2020全国卷Ⅱ,6—8 2018全国卷Ⅲ,9—11 2017全国卷Ⅰ,9—11 1.运用示意图等,说明热力环流原理,并解释相关现象 2.运用示意图,分析锋、低压(气旋)、高压(反气旋)等天气系统,并运用简易天气图,解释常见天气现象的成因 3.运用示意图,说明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并分析气压带、风带对气候形成的作用,以及气候对自然地理景观形成的影响 大气的运动 联系生活实际考查大气对流运动 2019全国卷Ⅱ,6—8 天气系统的形成与影响分析 2020天津地理卷,12—13 2020浙江7月选考,24—25 2020山东地理卷,17 2018全国卷Ⅱ,37 2018全国卷Ⅲ,37 天气与气候 区域气候特征及其影响分析 2020全国卷Ⅱ,9—11 2020天津地理卷,17(2)(3) 2018全国卷Ⅰ,11 考情解读 核心素养 【综合思维】 高考在考查本单元内容时通常综合多个考点,要求探究多个地理要素之间的联系,对综合思维的要求较高。 【区域认知】 高考试题通常结合某一区域的大气特征,考查运用一般规律解释大气特征形成原因的能力。 【地理实践力】 运用相关地理原理解释生活中常见的天气现象。 高考怎么考 【基础性】 主要考查大气的受热过程,气压场判读,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和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低压(气旋)、高压(反气旋)等天气系统的特点,主要气候类型的成因、特点、分布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综合性】 地球上的大气环境与其他自然地理要素关系十分密切,对大气的考查主要结合其他圈层的相关知识进行命题,以大气环境为主要内容考查综合要素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应用性】 主要从大气的受热过程、热力环流现象、天气现象等方面创设地理情境结合生产、生活进行命题。 【创新性】 高考试题可能会以小尺度区域(大尺度区域近年考的较少)为背景,以新颖的文字材料和图表为信息载体,考查考生的知识迁移能力、综合思维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知识体系构建 考点1 大气的垂直分层与大气的受热 过程 考点2 大气的运动 考点3 天气与气候 必备知识通关 考点1 大气的垂直分层与大气的受热过程 一、大气垂直分层 1.大气垂直分层及各层特点 分层 特点 对流层 对流层高度在低纬度地区为17—18千米,在高纬度地区为8—9千米;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降低;大气上部冷、下部热,有利于空气的对流运动;这里集中了大气圈几乎全部的水汽和杂质,天气复杂多变。 平流层 顶部高度为50—55千米;该层的臭氧大量吸收太阳紫外线,使地球生命免受过多紫外线伤害;该层上部热、下部冷,大气以平流运动为主,有利于高空飞行。 高层大气 气温随高度增加先降后升;有若干电离层,电离层能反射无线电短波,对无线电短波通信有重要作用。 具体见下图,地球上的大气从地面向上可以划分为对流层(①)、平流层(②)和高层大气(③)。 2.对流层气温的垂直变化及其影响 地面是近地面大气主要、直接的热源,故对流层大气温度随高度增高而降低,大致每升高1千米气温下降6 ℃。该层大气上部冷、下部热,有利于空气的对流运动(见图A)。有时大气上部与下部的温差减小,对流会有所减弱(见图B);有时上部的气温等于或高于下部的气温,对流会完全停止(见图C和图D),图D所示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