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067681

人教版生物八上《第二节 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1)》视频课堂实录+课件+教案+学案+练习+反思+建议+整体规划(谢老师)

日期:2024-05-13 科目:生物 类型:初中视频 查看:74次 大小:202194144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学案,老师,谢老师,规划,整体,建议
    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第八部分 教学反思 课题1: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教学反思 课题2: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 教学反思 课题3:“细菌和真菌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展示与评价 教学反思 课题1: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教学反思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 生物(八年级上册)第五章 细菌和真菌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第一节 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1课时) ●教学效果 这节课基本上按照上述设计开展教学的,教学效果符合预先设计的要求,学生反应较好,能用辩证的观点看待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的两面性(有益和有害)。看来该设计符合教学的实际。从反馈练习来看,绝大多数学生弄明白了该节的知识和内容,可以说达到了预期的课堂效果。 ●教学体会 1、本节教学内容在顺序上两次作了调整。第一次是将“细菌和真菌引起动植物和人患病”的内容提前,先介绍细菌和真菌有害的一面,后介绍有益的一面。这样对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采用“先抑后扬”的安排,可以造成学生心里上的落差和震撼,从而使学习的内容铭记于心,难以忘记。第二次是将“技能训练———评价实验方案”提前到“细菌和真菌作为分解者参与物质循环”之后,以便加强学生对“细菌和真菌在物质循环中的作用”的进一步理解。  2、本节学习内容体现了生物与生活、农业生产的密切联系。因此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充分列举日常生活中的的现象,并加以解释,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作用的两面性(有益和有害)的理解,另一方面可使生物教学更贴近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农业生产,使学生认识生物知识与生活和农业生产的密切关系。 3、本节课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活动为主线的“三主”教学思想;理论联系实际,体现了从生活到生物、从生物又回到生活的新课程理念。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贯穿教学的始终,灵活地开展教学活动的几个环节,体现了生物学的多样性教学;对学生进行了大量的有关的信息储备,体现了信息的大量性特点; 4、在具体教学过程中,不但要让学生注重知识的获得,更要注重获得知识的过程。在教学中,尽量让学生主动参与实验、参与讨论,充分强调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学生在参与过程中自主学习、获得知识,并培养了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5、本节课增加了一些教材上没有的视频和大量图片信息,开阔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使学生乐于参与观察,参与课堂,体验学习的喜悦。 6、该节课信息量大,要充分把握好时间,教学节奏要紧凑些才行,不然教学设计就不能很好完成。 7、本堂课有待改进的地方:课堂上食物标本展示得不够,还可以展示棉花枯萎病、水稻稻瘟病、小麦叶锈病、玉米瘤黑粉病等患病植物的植株或枝条,还有花生等豆科植物的根等实物标本,这样可使教学内容更直观,更利于学生获得感性认识。另外,课本69页的技能训练 ———评价实验方案,“探究细菌对植物遗体的分解作用”应该课前指导学生按三个方案进行实验,这样会使学生更易进行评价。 ●创新点 本节课在教学过程中没有按照课本的教学顺序进行,将“引起动植物和人患病”这一内容提前学习,对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起到“先抑后扬”的作用,在学习了“作为分解者参与物质循环”后,紧接着将“技能训练———评价实验方案”提前进行,加强学生对“细菌和真菌在物质循环中的作用”的理解。另外,增加一些细菌和真菌导致动植物和人类患病的图片展示,让学生对细菌和真菌产生深恶痛绝的感觉,为后面的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有利的一面形成较大反差,利于学生记牢所学的知识。 课题2: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 教学反思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 生物(八年级上册)第五章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