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第四单元 自觉依法律己, 避免违法犯罪 自觉依法律己,避免违法犯罪 第九课 预防一般违法行为 一、自觉维护社会公共秩序 第四单元 创境激趣 [情景创设] (材料)暑假时,三名职业高中男生在一起玩耍,又找了一家小饭馆吃饭喝酒。等吃完晚饭已经夜里11点多,没有公共汽车了,可他们身上的钱又不够打出租车的。怎么办呢?借着酒精的作用,有人提议:“干脆劫辆出租车回家,不给司机钱。”其余两人随声附和,还提出可以跟司机“要点儿钱”。于是三人打了一辆出租车到僻静处,不付出租车费,还硬跟司机要100元钱花花。争执推搡中,被巡警发现,三人当场被抓,受到治安处罚。 [问题思考] ●请结合上述案例内容,判断寻衅斗殴是否属于一般违法行为?如果是的话,它又属于其中的哪一种? ●谈谈当我们遇到上述事例中的情况时,会采取哪些方法解决这个难题? 一、自觉维护社会公共秩序 1.违法行为具有社会危害性 第九课 违法行为 凡是做出法律所禁止的行为或者不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都是违法行为。 性质、情节 危害程度 了 (2)一般违法行为要承担法律责任 违宪行为 刑事违法行为 民事违法行为 行政违法行为 (1)违法行为的内涵和分类 议一议:对未成年人来说常见的一般违法行为是什么? 治安处罚的种类: 指扰乱公共秩序,妨害公共安全,侵犯人身权利、财产权利,妨害社会管理,具有社会危害性,尚不够刑事处罚的,由公安机关依照治安管理处罚法给予治安处罚的行为。 ①警告 ②罚款 ③行政拘留 ④吊销公安机关发放的许可证。对违反治安管理的外国人,可以附加限期出境或者驱逐出境。 根据近年来未成年人违法的事例来看,最常见的一般违法行为是违反治安管理行为。那什么是违反治安管理行为呢? 方 式 罚款和行政拘留各分为三个 档次 1.警告 对违法行为人提出的口头告诫。 2.罚款 强令违法行为人缴纳一定数额的金钱。 3.拘留 对违法行为人予以短期剥夺自由的处罚。 4.吊销公安机关发放的许可证 对违法者吊销公安机关发放的 许可证照的处罚。 想一想:《治安管理处罚法》什么时间公布、实施? 2.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行为要受法律处罚 (1)扰乱公共秩序行为及其危害性 比一比:列举生活中有哪些 扰乱公共秩序的行为? 说一说:扰乱公共秩序行为有什么危害性? 即破坏了社会稳定,导致正常的社会活动无法进行,损害他人的合法利益,给国家和人民造成损失,同时败坏了社会风气,必须受到法律处罚。 生活中法律的“雷区” 由于听信“地震”传言,2010年2月20日晚至21日凌晨,许多山西人离家,躲避在广场、公园等地,夜不归宿,甚至开车逃往外乡。 朱某某,男,24岁,山西省平定县人,工人。经查, 2010年2月21日6时许,为了起哄,其在“百度贴吧”发帖称“山西太原、左权、晋中、大同、长治地震死亡100万人”。平定县公安局对其作出行政拘留10日并处罚款500元的处罚。 地震传言案 市 民 涌 上 街 头 等 地 震 研习新课 生活中法律的“雷区” 2008年11月1日中超足球联赛陕西队主场1:4负于上海申花后,看台上个别不理智球迷点燃了报纸,由于处置及时,没有酿成大的事端。据了解,其中四名闹事者已被警方拘留。 球迷闹事案 生活中法律的“雷区” 某职业中学一年级学生陈志明与同学刘小乐(化名,未满十七周岁)因锁事发生口角纠纷,陈志明动手打了刘小乐一耳光。恼羞成怒的刘小乐失去理智,从床下抽出一把水果刀,对着陈志明的脑部、腹部等处连刺三刀。陈志明被送往医院后抢救无效死亡。案件发生当晚,县公安局迅即组织侦技人员赶赴现场,将刘小乐抓获归案。 故意杀人案 三个案例中当事人的行为是一种什么性质的行为 需要承担什么责任?告诉了我们什么? 违法行为,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