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0679081

11《送东阳马生序》第一课时课件(共49张PPT)+教案+素材

日期:2024-05-06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53次 大小:86991518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送东阳马生序,第一,课时,课件,49张,PPT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11 送东阳马生序 教学目标: 了解作者生平,把握赠序的文体特点,体会“劝学”的主旨;积累常用的文言词语。(重点) 梳理文章的层次结构,注意多种表达方式的运用。学习本文对比手法的运用。(难点) 学习古人勤勉治学、不怕吃苦的精神;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培养正确的苦乐观,努力学习。(重点)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了解赠序的文体特点。 2.读懂文意,积累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 一、导入新课,介绍作者和背景 1.播放视频———宋濂冒雪访师。 2.文体知识。 本文是一篇赠序,其中的“序”,并非“序言”,而是“赠言”的意思。作为文章的体裁,序有书序和赠序之分。书序相当于前言后记,一般是介绍作家的生平,或成书过程与宗旨,为阅读和评价作品提供一定的参考资料,或给以必要的引导。而赠序与书序的性质不同,赠序始于唐朝,用于临别赠言,多为劝勉鼓励之辞。 赠序在赠人以言的同时,也往往抒发作者的某些情志或心怀。本文的特别之处是作者没有作过多的议论,而是以类似史家的文字、自传体的表述,讲述了他本人艰苦求学的经历,字里行间充溢着真情实感。这种现身说法的方式,朴实、亲切、自然,多用事实说话,少有空洞的说教,很好地达到了劝学的目的。 本文这类赠序体散文,在古代一直与诗书的序跋体合为一类。直到清代的姚鼐编《古文辞类纂》,才把这一类文章独立出来。姚鼐认为,赠序文就是古代“君子赠人以言”的风流余韵,与序跋文明显不同。 3.作者简介。 宋濂(1310—1381),字景濂,号潜溪,浦江(今属浙江)人,元末明初文学家。他一生刻苦学习,“自少至老,未尝一日去书卷,于学无所不通”。明太祖朱元璋誉其为“开国文臣之首”,著有《宋学士全集》(或《宋学士文集》)。 4.写作背景。 洪武十一年(1378),即宋濂告老还乡的第二年,他应诏入朝觐见明太祖朱元璋,正在太学读书的同乡晚辈马君则前来拜访。宋濂了解到马生是个“善学者”,便写下这篇序文,勉励他珍惜太学的条件,刻苦学习。 二、整体感知,疏通文意 1.读准字音。 (1)默读课文,借助工具书,对照课下注释,扫除读音障碍。 (2)师集中纠正易读错的字音。 嗜学(shì) 逾约(yú) 加冠(ɡuān) 硕师(shuò) 叱咄(chì duō) 负箧(qiè) 曳屣(yè xǐ) 皲裂(jūn) 媵人(yìnɡ) 绮绣(qǐ) 烨然(yè) 缊袍(yùn) 耄老(mào) 谬称(miù) 廪稍(lǐn) 冻馁(něi) 谒(yè) 俟其欣悦(sì) 裘葛之遗(wèi) 撰长书以为贽(zhuàn)(zhì) 2.反复朗读,读准节奏。 反复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准节奏,尤其注意以下句子的朗读节奏。 (1)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2)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3)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4)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5)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2.小组讨论,疏通文意。 (1)生自由组成学习小组,自主翻译课文,由组长主持,组内讨论解决翻译中组员遇到的疑难问题,不能解决的问题,向全班报告,进而展开集体讨论。 (2)教师指名翻译课文,师生共同订正。 (3)教师明确译文,疏通文意。 译文: 我小时就爱好读书。家里穷,没有办法得到书,就经常向有书的人家去借,亲手用笔抄写,计算着约定的日子按期归还。天气特别冷的时候,砚池里的墨水结成坚冰,手指不能屈伸,也不放松抄录书。抄写完毕,赶快把书送还,不敢稍稍超过约定的期限。因此,人家多愿意把书借给我,我也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