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0684842

第18课《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教学设计 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表格式)

日期:2024-05-08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78次 大小:78848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18课,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教学设计,2021-2022,学年部,编版
  • cover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教学案设计及课后观评 年 级 九年级 学科 语文 班级层次 实验班 教师 课 题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2课 时 第 1 课时 课 型 新授课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 积累字词,了解文章写作背景 能力目标 1、理清文章思路,划分课文结构 2、了解驳论文的有关知识(重难点) 学科素养 通过文章学习,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力和自豪感。 学习方法 讲授法,自主学习,小组合作与探究 学习重点 1、理清文章思路,划分课文结构 2、了解驳论文的有关知识 学习难点 1、理清文章思路,划分课文结构 2、了解驳论文的有关知识 易错易混 区别驳论文中的直接反驳、间接反驳 近五年中考命题特点趋势 议论文(驳论)知识的考察:文章结构、论证思路 教 学 环 节 设 计 基本流程 导入新课(1分钟)—出示目标(1分钟)—基础知识(8分钟)—整体感知(8分钟)—精读课文(20分钟)—作业布置(2分钟) 教学 内 容 具体环节 教师活动预设 学生活动预设 设计意图 新课导入 毛泽东曾评价鲁迅:“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这是殖民地和半殖民地人民最宝贵的性格。鲁迅是在文化战线上,代表全民族的大多数,向着敌人冲锋陷阵的最正确、最勇敢、最坚决、最忠诚、最热忱的空前的民族英雄。”杂文最能体现“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今天我们一起学习鲁迅的一篇精彩杂文。 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启发学生思考 投放目标 知识目标:积累字词,了解文章写作背景能力目标:1、理清文章思路,划分课文结构 2、了解驳论文的有关知识学科素养:通过文章学习,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力和自豪感。 让学生明确本堂课学习任务,并朗读学习目标 培养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知能并重 基础知识 1、杂文:不像一般的议论文那样地说理,而是用文艺性的笔调,形象化手法来议论说理。兼有政论、文艺两种因素。特点:(1)篇幅短小,取材广泛。(2)敏锐迅速,泼辣犀利,战斗性强。(像匕首、投枪,能和读者一同杀出一条血路)(3)冷嘲热讽、幽默风趣。(4)说理生动、议论生动。2、议论文知识立论———在论证过程中,通过论述逐渐确立自己观点的过程;驳论———用正确的观点披露或驳斥错误的观点,从而进一步阐明和确立正确的观点。3、(1)直接批驳对方的论点(2)批驳对方的论据(3)批驳对方的论证4、时代背景: 这篇文章写于1934年9月25日,正是“九·一八”事变三周年后。当时,有些人散布对抗日前途的悲观论调,指责中国人失掉了自信力,他们这样做只能瓦解斗志,甘做亡国奴。鲁迅这篇文章,就是为批驳这种错误论调,鼓舞民族的自信心而写的。5、 学交流预习结果并补充笔记。 让学生养成自己动手的习惯。(突破重点) 整体感知 请同学们划分文章结构,并找出敌方的错误观点和作者提出的正面观点。第一部分 (1、2自然段):摆出对方的论点和论据。 第二部分:(3—5自然段) :通过驳论证的过程驳倒对方论点。 (直接反驳) 第三个部分:(6—8自然段)明确自己的观点,批驳对方的观点(间接反驳) 第四部分 (9自然段) :得出结论,指出要评价自信力的有无应看“中国的脊梁”,不应以偏概全。 在书上圈点勾画,在本子上写出来 培养学生筛选信息的能力(突破难点) 精读课文质疑解难 1、在文章前两段话中,揭示了对方的什么谬误论点?这论点以什么作论据?敌论:“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论据:“从公开的文字上看起来:两年以前,我们总自夸着“地大物博”,是事实;不久就不再自夸了,只希望着国联,也是事实;现在是既不夸自己,也不信国联,改为一味求神拜佛,怀古伤今了却也是事实。”2、写驳论,要善于寻找批驳的“突破口”,所谓“突破口”,就是对方谬误的薄弱环节,抓住了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