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0685885

北京市大兴区2021-2022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练习初三语文试题(解析版)

日期:2024-05-04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19次 大小:506830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北京市,大兴区,2021-2022,学年度,第一,学期
  • cover
北京市大兴区2021~2022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练习初三语文试题 一、基础·运用(共18分) 初三年级开展“与诗词同行”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列任务。 1. “诗词与源头”研究小组撰写了研究心得,阅读其中的一段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中华上下五千年,诗词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传承着厚重的华夏文明。 《诗经》作为中国诗歌的源头,历经三千年沧桑岁月而沉淀下来,无需唤醒,一直都在。 《诗经》不曾离开过我们。“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曹孟德在《短歌行》中对《诗经·郑风·子衿》的化用显得如此自然真切;“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李太白表达离愁别xù( )的神来之笔,也语出《诗经·小雅·车攻》。 【甲】 。 《诗经》不曾离开过我们。探讨研究学问,我们会说“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赞美崇高品德,我们会说“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表达思念之情,我们会说“一日不见,如三秋兮”。 【乙】 。 《诗经》不曾离开过我们。“呦呦鹿鸣,食野之苹”,诺贝尔奖得主屠呦呦的名字yuán( )自《诗经·小雅·鹿鸣》。“岂曰无衣?与子同袍”,《诗经·秦风·无衣》中英勇无畏的战斗精神和同仇敌忾的爱国情怀,早已融入中华民族的血液,成为中华儿女共同的基因。 【丙】 。 《诗经》中那些蕴籍风流的句子,道尽我们无法言说的情愫,早已融入了我们的血脉,塑造着我们的容貌,淬炼着我们的思想。这样的源头,这样的《诗经》,怎能不让人神怡□怎能不让人心醉□ (1)文中括号内所填写的汉字和给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离愁别(绪)(源)自蕴藉(jiè) B.离愁别(绪)(源)自蕴藉(jí) C.离愁别(序)(缘)自蕴藉(jí) D.离愁别(序)(缘)自蕴藉(jiè) (2)为更加明确地表达文意,将下列各句依次填入【甲】【乙】【丙】三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诗经》,它本存在于我们的诗书传承中 ②《诗经》,它本烙印在我们的家国文化里 ③《诗经》,它本活跃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 A.①②③ B.①③② C.③①② D.②③① (3)在文中最后一段的方框中依次填入标点符号,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B. C.,。 D. 。 2. “诗词与对联”研究小组发现诗词题目可以两两配成绝妙的对联,如“赠从弟送友人”,请从下列题目中再集出一副对联:_____(按上下联顺序填写) 龟虽寿观沧海定风波满江红竹里馆 3. “诗歌与诵读”研究小组决定朗诵李白的《行路难》,小组成员针对诗歌的情感脉络展开了讨论,以下折线图能正确反映李白情感起落的一项是( ) A. B. C. D. 4. “诗词与书法”研究小组推送了开国领袖毛泽东的书法作品《沁园春·雪》,下面是四位同学欣赏后的评论,其中对该书法作品或诗词评价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字体为楷书,行笔刚健有力,丰腴不失于刻板,规则中正而富有动态,尽显作者的豪迈气魄和伟人风范。 B. 字体为楷书,虽字形斜侧,但每个字又都保持了它本身结构的重力平衡,似巨斧斜劈山峰,一派昂扬奋举之态,展现了作品开阔的意境。 C. 字体为行书,追求动态之美,笔画和体势都颇具变化,作品中的“飘”字,笔画流畅秀逸,展现出了“雪飘”的轻盈动态,颇为传神。 D. 字体为行书,笔意奔放,开合聚散,变化莫测,“晴”“娆”二字,墨浓字大,表现了作者对当时眼前所见的晴日景色充满喜爱之情。 5. “诗词与情———研究小组发现,读一首诗,你可以看到诗人看过的风景,如“鸡声茅店月,_____”(温庭筠《商山早行》);你可以悟到诗人思悟过的哲理,如“人有悲欢离合,_____ ”(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你也可以感受到诗人对理想坚定而乐观的追求,如“_____,_____”。 6. 活动结束后,同学们想选用一种颜色表达对诗歌的理解,请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