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0687080

第24课《愚公移山》课件(共34张ppt+2音频)

日期:2024-05-22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素材 查看:35次 大小:7046147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24课,愚公移山,课件,34张,ppt+2,音频
    (课件网) 听起来是奇闻讲起来是笑谈 任凭那扁担把脊背压弯 任凭那脚板把木屐磨穿 面对着王屋与太行 凭着是一身肝胆 想起来不是奇闻谈起来不是笑谈 望望头上天外天 走走脚下一马平川 面对着满堂儿孙喔 了却了心中祈愿 无路难啊开路更难 所以后来人为你感叹 愚公移山 《列 子》 作家作品 《愚公移山》选自《列子·汤问》,《列子》相传是战国时期郑国人列御寇(列子,名寇,又名御寇)著,战国前期道家代表人物之一。 《列子》这部书中保存不少古代寓言故事和神话传说。本文是古代寓言中的名篇,有比较完整的故事情节,又带有神话色彩,历来脍炙人口。 寓言是一种文学体裁。寓言,就是把一定的道理寄托在故事之中,情节比较简单,篇幅较小,具有鲜明的哲理性或讽刺性,寓意深刻而含蓄。 万仞( ) 魁父( ) 荷担( ) 孀妻( ) 始龀( ) 智叟( ) 穷匮( ) 一厝( ) 陇断( ) 箕畚( )( ) 汝( ) 曾不若( ) 诸( ) 亡以应( ) 惩( ) 塞( ) 雍( ) hè rèn Kuífǔ chèn sǒu kuì cuò lǒng jī běn rǔ zēng yōng 1、听读课文,注意下列蓝色字的读音 zhū sè chéng wú shuāng 诵读课文 2、反复诵读课文,读熟课文 太行、王屋两座山,方圆七百里,高七八万尺,本来在冀州南边,河阳北边。 (一)、解释划线词语: 1、方七百里 2、高万仞 3、河阳之北 纵横、面积、方圆 古代地名 七尺或八尺为一仞 翻译课文 (二)、翻译第一小节: 结合注释解释第一自然段中重点词的意思并翻译全段 1、年且九十 2、面山而居 3、惩山北之塞 4、出入之迂也 5、聚室而谋曰 6、吾与汝毕力平险 7、指通豫南 8、达于汉阴 9、杂然相许 10、其妻献疑曰 11、以君之力 12、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赞同 凭、靠 副词,加强否定语气,译为“连……都……” 险峻大山 将近 面对,面向 表修饰关系 苦于 阻塞 曲折,绕远 集合 家 商量,谋划 你们 尽、全 直 南岸(山的北面水的南面为阴) 纷纷地 提出疑问 削减 小山丘 结合注释解释第二自然段中重点词的意思并翻译全段 13、如太行、王屋何 14、且焉置土石 15、杂曰:“投诸渤海之尾 16、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17、叩石垦壤 18、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19、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 20、始龀,跳往助之 21、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之于,兼词 纷纷说道 于是 敲、打 挖 凿石挖土 把……怎么样 况且 哪里 安放 肩负、扛 用箕畚装土石 到 寡妇 死了父亲的男孩 换牙 更替 同“返”,往返 才 才、刚 季节 译文:北山愚公,年纪将近九十岁了,面对着大山居住。他苦于山北路途阻塞,进出都要绕道,就召集全家人商量说:“我和你们尽力挖平险峻的大山,(使道路)一直通到豫州南部,到达汉水南岸,行吗?”大家纷纷表示赞同。他的妻子提出疑问说:“凭你的力气,连魁父这样的小山都不能削减,能把太行、王屋山怎么样呢?况且往哪里放挖下来的土石呢?”众人纷纷说:“把它扔到渤海的边上去,隐土的北边去。”于是愚公率领儿孙中能挑担子的三个人,凿石挖土,用箕畚装土石运到渤海边上。邻居京城氏的寡妇有个男孩,刚七八岁,也蹦蹦跳跳地去帮助愚公。冬夏换季,才往返一次。 1、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 2、甚矣,汝之不惠 3、以残年余力 4、毁山之一毛 5、其如土石何 6、北山愚公长息曰 7、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8、曾不若孀妻弱子 9、虽我之死,有子存焉 10、子子孙孙无穷匮也 11、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12、河曲智叟亡以应 老头 表修饰 阻止 太,严重 用在主谓间 同“慧”,聪明 凭借 加强反问语气 长叹 顽固 改变 加强否定语气,“连……都……” 即使 用在主谓间 穷尽 更加 担心 没有 来 草木 结合注释解释第三自然段中重点词的意思并翻译全段 译文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