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0688401

人教版历史(中职)中国近代史:第三章 戊戌变法和义和团运动时期的政治概况和文化 课件(54张PPT)

日期:2024-05-02 科目:历史 类型:课件 查看:23次 大小:2450944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人教,54张,课件,文化,概况,政治
  • cover
(课件网) 百日维新 光绪帝 1898年6月11日,光绪帝颁 布“明定国是”诏书,宣布变法。 戊戌变法历 时 103 天, 史称 “ 百日 维新”。 光绪帝和 康有为、梁启 超在一起。 维新变法运动的主要经过: 序 幕 酝酿和开展 高 潮 公车上书 创办政治团体、报刊、学堂 戊戌变法 (1895年康有 为、梁启超等) (1898年光绪帝为首发动) 也叫百日维新 类别 颁布的新法 改革的旧制 政治 方面 允许官民上书言事. 裁撤冗员,澄清吏治 经济 方面 中央设立铁路矿务局和农工商总局,奖励农工商的发展。提倡民办实业。改革财政,编制预算决算。 取消旗人由国家供养的特权,令其自谋生计。 文化 教育 方面 设立京师大学堂,各地普遍设立中小学校。派人出国留学,设立译书局,创办报刊、学会。奖励科技发明和创造。 改革科举制度,废除八股取士。 军事 方面 建立新式海陆军。 裁减旧式军队 百日维新诏令的主要内容 戊戌政变 光绪帝被囚禁之地———瀛台 1898年9月21日,慈 禧太后发动政变,囚禁 光绪帝,重新 “ 训政 ”, 继而大肆搜捕维新派。 谭嗣同、杨锐、刘光第、 行刑之地———菜市口 林旭、杨深秀、康广 仁等六人被杀于北京 菜市口,史称“戊戌 六君子”。 戊戌六君子 谭嗣同 林旭 刘光第 康广仁 杨锐 杨深秀 我们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就有拼命硬干的人,就有为民请命的人,就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鲁迅 谭嗣同(1865-1898),湖南浏阳人,1898年任四品卿衔军机章京,参与变法。后被捕遇害,为戊戌六君子之一。临刑前有绝命诗:“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 最后慷慨就义。 1、新旧势力代表: 新势力:指的是以康有为、梁启超等为代表的维新派,主张变新祖宗之法,政治上学习西方资本主义君主立宪制,经济上发展资本主义。新势力的依靠是无实权的光绪帝,光绪帝有变法图强的意愿,同时,也希望借维新势力增强同慈禧斗争的砝码。于是软弱的维新派和同样软弱的光绪帝互为依靠。 旧势力:是以慈禧为代表的封建统治者,坚守“祖宗之法”,反对西学变法,中央和地方的高级官员大多趋炎附势,为了自己的既得利益,追随旧势力,所以,旧势力在朝廷权高位重,在中央和地方很有力量。 2、举措: 旧势力 新势力 人事权 军 权 慈禧解除翁同和的军机大臣,任命亲信荣禄为直隶总督 光绪帝革去礼部两尚书四侍郎,任命谭嗣同等“军机四卿” 基 础 荣禄等人暗中勾结密谋慈禧训政 拉拢袁世凯,不识其真面目 中央和地方的高级官员抵制新政 游说列强争取支持;各省只有湖南巡抚陈宝箴支持变法 新势力  旧势力 光绪帝 (弱,受约束) 慈禧太后 (强,控制主宰) (解除远离)翁同龢 荣禄(提升重用) 陈宝箴 (地方官员个别代表) 袁世凯 (两面派,给新势力设陷阱) 群众基础弱  社会基础厚 光绪帝和维新派形势危急。 3、态势: 慈禧太后召荣禄来京的电报 二、改革的失败 —戊戌政变 光绪帝授密谕和接见伊藤博文 戊戌政变(1898年9月) 1、导火线: 2、标志: (1)慈禧发动政变,宣布“临朝听政”,将光绪帝囚禁于瀛台; (2)搜捕与镇压维新派人士:康有为逃往香港;梁启超逃往日本;“戊戌六君子”遇害。 (3)废除变法:除京师大学堂被保留外,其余新政措施全被取消。 3、经过: 答案: 肯定其浓烈的爱国情操;大无畏的精神; ⊙学思之窗: 谭嗣同的言行反映了维新志士何种风貌? 三、变法失败的原因与变法的历史意义: 1、变法失败的原因: 2、失败的教训: 3、历史意义: (1)性质: (2)对中国近代化的影响: 客观原因:   封建顽固势力的阻挠和破坏。 主观原因: 资产阶级维新派缺乏反帝反封建的勇气(依靠一个没有实权的皇帝;对封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