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0688405

人教版历史(中职)中国近代史:第四章 辛亥革命时期的政治概况和文化 课件(86张PPT)

日期:2024-05-01 科目:历史 类型:课件 查看:28次 大小:7754752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人教,86张,课件,文化,概况,政治
  • cover
(课件网) * 知识结构要点 辛亥革命的胜利 辛亥革命的失败 辛亥革命的酝酿 武昌起义及影响 中华民国的建立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辛亥革命的意义 辛亥革命的历史条件 孙中山的特殊贡献 辛亥革命的理论基础 袁世凯篡夺政权 辛亥革命失败原因 北洋军阀反动统治 1、民族危机加深,社会矛盾激化 20世纪初,随着《辛丑条约》的签定,帝国主义从政治、经济、军事、外交诸方面加强了对清政府的控制,清政府完全屈服于帝国主义的铁蹄之下,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格局完全形成;清政府对外妥协、对内残酷镇压人民的反抗,致使中国的民族危机严重,阶级矛盾尖锐,推翻清政府的统治,已成为解决中国社会基本矛盾的焦点。 * 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条件 随着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其中的中下层势力逐渐走上政治舞台,成为资产阶级革命民主派的基础。孙中山就是他们中最杰出的代表。 * (1)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侵略日益扩大 1901年,帝国主义与清政府签订了《辛丑条约》,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完全形成。此后,加强了对清政府的政治控制,多方扩展在华经济势力。外国在华投资规模急速扩张,包括扩大设厂规模和给清政府大量高息贷款,而铁路、矿山的利权更成为帝国主义掠夺的重要目标。 * (2)帝国主义各国加紧在中国的争夺 1904年至1905年,日、俄两国为了争夺在华利益竟然在中国东北进行战争。清政府却宣称“局外中立”。经过一年多的厮杀,日本战胜俄国,俄国将所攫得的中国东北南部所有一切侵略特权“转让”给日本。1903年至1904年,英国派兵侵入中国西藏地区。德国则企图将势力延伸到原属英国势力范围的长江流域。中国的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了。 * (3)清政府的反动统治使民怨沸腾 * 为了对外支付巨额赔款等,十多年间,清政府的财政开支激增4倍之多。在清朝的最后几年里,各种旧税一次又一次被迫加,种种巧立名目的新税更是层出不穷,各级官吏还要从中中饱私囊,致使民怨沸腾。社会矛盾进一步激化了。 * * (二)清末“新政”及其破产 1.清末“新政”的推行 * 2.清末“新政”的破产 1911年5月,清政府在为形势所迫不得不成立的责任内阁里,13名大臣中满族有9人,其中皇族占5人,被讥为“皇族内阁”。 这不仅使立宪派大失所望,也使统治集团内部因满、汉矛盾和中央与地方矛盾的尖锐而分崩离析。 皇族内阁协理大臣那桐 * (三)资产阶级革命派的 阶级基础及骨干力量 蔡元培 黄兴 * 吴玉章 东亚风云大陆沉, 浮槎东渡起雄心, 为寻富国强兵策, 强忍抛妻离子情。 * 秋瑾在绍兴大通学堂任督办。这个学堂原由徐锡麟创办,名义上提倡军式体操,实际上为革命培养骨干。秋瑾就职后,将学校办得井井有条,学生们每天背枪上课,精神抖擞。秋瑾常骑高头大马,身着男子服装,英姿飒爽,在绍兴街上往来,给人一种革新之感。安庆事发以后,由于歹徒告密,清政府派兵包围了大通学堂。秋瑾命令一部分学生撤退,自己留在学堂里坚持战斗,因寡不敌众被捕。 1907年,光复会会员徐锡麟与秋瑾约定,7月6日分别在安徽,浙江两地同时发动起义。他在信中建议起义这件事必须“从速成就”。 返回本章目录 徐锡麟给秋瑾的信函 返回总目录 * 徐锡麟是浙江山阴(今绍兴)人。早年在家乡从事教育工作。1904年在上海参加光复会。1905年9月在绍兴创办大通学堂,作为革命机关、训练会党成员,准备革命力量。为了打入清军,掌握军权,他于1906年冬捐了一个道台官职,赴安徽任巡警处会办兼巡警学堂监督。1907年他与主持大通学堂的秋瑾约定,于7月6日在浙、皖两地同时起义。后改期。但由于叛徒告密,他又决定从速起义。7月6日徐锡麟在安庆巡警学堂毕业典礼上枪杀安徽巡抚恩铭,印发《光复军告示》,率巡警学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