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0694630

第11讲 中国古代的思想文化——先秦诸子百家与秦汉儒学的发展演变 【新旧教材整合:2022年高考历史复习讲义】

日期:2024-06-26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72次 大小:1039213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发展,讲义,复习,历史,高考,2022年
  • cover
第三单元 中国古代的思想文化、科技、文学与艺术 第11讲 中国古代的思想文化 ———先秦诸子百家与秦汉儒学的发展演变 【课标要求】 1.2003年版《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 (1)知道诸子百家,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了解孔子、孟子和荀子等思想家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 (2)知道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史实。2.2017年版《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了解老子、孔子学说和“百家争鸣”的局面及其意义。通过尊崇儒术,认识大一统国家的建立及巩固在中国历史上的意义。 【知识梳理】 【真题演练】1.(2020年山东卷·1)战国时期,孟子认为“无礼义,则上下乱”,韩非子认为“义者,君臣上下之事”。他们所说“义”的实质是A.中央集权政治的准则B.衡量道德修养的标准C.统治阶层的行为规范D.维护等级秩序的工具 【解析】D 本题考查的是百家争鸣的思想,解题关键是对据题干材料的关键词句地理解。“无礼义,则上下乱”→礼义关乎上下等级秩序;“义者,君臣上下之事”→义关乎君臣上下等级秩序。综合起来,“义”与“上下”密切相关;“上下”就是等级秩序;因此“义”关乎等级秩序。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就是D。A项:迷惑性比较大,不符合题意,中央集权政治涉及的是中央和地方政府权力的分配问题,而题干材料并没有呈现这一信息;另外根据孟子与韩非说的话内容,推测出“义”是与等级秩序有关,而与中央集权政治没有关系。故错误。B项:不符合题意,题干材料反映的是“义”关乎等级秩序,道德修养讲的是个人的为人处事方式,故“义”与道德修养没有直接关系。所以,B项错误。C项:结合礼乐制度相关知识可知,“礼”关乎统治阶层的行为规范。题干材料问的是“义”的实质,而非“礼”的实质,故主体不一致,C项错误。 2.(2020年江苏卷·2)墨子提出治理天下应当像大禹那样“使劳者得息,乱者得治”,认为察“圣王之事”得“观其中国家百姓人民之利”。由此可知,墨家学派能够兴起的主要原因在于A.恢复前代礼乐制度B.代表下层平民利益C.强调社会等级和谐D.适应兼并战争需要【解析】B 本题考查的是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中的墨家思想,旨在考查结合所学知识获取与解读历史信息的能力。结合所学知识,根据材料“使劳者得息,乱者得治”“观其中国家百姓人民之利”的大概意思,可以推知墨子强调百姓利益,表明墨子代表小生产者的利益。结合唯物史观可知,人民群众是历史前进的主要推动力量。因此,墨家兴起发展的主要原因是其代表了下层平民利益,得到广大下层民众的的支持,故B项为正确答案。A项不符合史实,儒家主张克己复礼,即主张恢复前代礼乐制度;不符合题意,墨子的主张反映的是广大下层民众的利益。故错误。C项不符合史实,儒家强调“仁”、“礼”“仁政”,就是通过调整人际关系,构建等级和谐的社会秩序;不符合题意,题干讲的是墨子强调下层民众的利益。故错误。D项不符合史实,墨家非攻,反对不义的战争,而兼并战争恰好是墨家反对的,而且法家的思想主张适应了战国时期兼并战争的需要;不符合题意,题干意思强调的是适应广大下层民众利益的需要,而非适应兼并战争需要没有关系。故错误。 3.(2019年北京卷·13)《诗》《书》等原是孔子编订的私学教材,至汉代,位列官方史书《汉书》的《艺文志》第一大部类“六艺略”。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诸子“百家争鸣”B.始皇帝焚书坑儒C.汉武帝尊崇儒术D.司马迁撰《史记》【解析】C 本题考查的是汉代儒家思想的发展,旨在考查获取与解读历史信息的能力。材料讲的是孔子编订的私学教材,到汉代位列官方史书《汉书》的《艺文志》第一大部类六艺略,结合所学可知,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尊崇儒术,使得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