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070666

《比热容》教学设计

日期:2024-06-05 科目:物理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83次 大小:17679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比热容,教学设计
  • cover
《比热容》教学设计   一、教材与学情分析   教材是在学生学习了热传递、热量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物体温度升高时吸收热量多少与哪些因素有关,从而提出了比热容的概念,它是本章的重点知识。本节教材是从学生的日常生活常识出发提出问题,经过探究活动得出结论,并应用探究所得解决实际问题,新教材更为关注的是学生的生活体验和实验探究。本课时教学内容主要是比热容的概念的建立,这是下节课进行热量计算的基础。   从学生角度看,学生已基本掌握探究的模式程序,基本掌握了控制变量、转换、比值定义等方法的运用,本节的探究活动教材采用的是一种开放式的探究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让学生在探究活动中切实体验物质的热属性,以加深学生对比热容概念的理解。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比热容的概念,知道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属性。   ·会查比热容表。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探究,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   ·尝试用比热容解释简单的自然现象,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利用探究性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难点的确定   应把探究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作为本节教学的重点。由于比热容的概念内涵较深、外延较广,涉及热量、温度变化、质量三重概念间的关系,学生往往难以理解,所以对比热容概念的理解,以及应用比热容的知识来解释自然现象、解决实际问题,则是学生学习的难点。   四、教法学法   主要采用科学探究等方法开展本节教学,探究中用到了控制变量法、转换法,给比热容下定义时,用到比值定义法、类比法。   五、教学用具   教师用:多媒体及课件。   学生用:铁架台、电炉子、石棉网、酒精灯、火柴、干沙子、水、煤油、沙子、天平、温度计、手表、大烧杯、大试管、搅棒等。   六、设计理念   1.本节探究活动,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引导学生独立寻找解决实验中遇到的问题的办法,鼓励学生对课本提供的探究方案进行大胆的改进,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并使学生在探究中受到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的熏陶,体验成功的愉悦。   2.为帮助学生理解比热容的概念,努力使本节的教学活动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帮助学生构建“身边的物理”,从而顺利突破教学难点。   七、教学程序设计 教学流程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利用多媒体播放一段山东电视台当天天气预报的录相片段,播放前提醒学生特别注意观察省内各城市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看看能不能从中发现什么规律? 提出问题:“为什么内陆的昼夜温差比沿海地区大呢?”让学生带着这个问题开始本节课的学习,并揭示课题。 【经验探究】 一、提出问题:1.从小到大,咱们同学当中有谁帮助妈妈烧过水?(可适当进行爱劳动、孝敬父母的教育)2.烧水时,水吸收的热量的多少跟哪些因素有关?有怎样的关系?请用你的生活经验来支持你的观点。二、教师引导学生互相交流、反驳,对回答不完善的地方可补充完善。三、分析归纳、得出结论:(教师板书)1.与水的质量有关,水的质量越大吸收热量越多。2.与水温升高多少有关,水温升高越多吸收热量越多。 【实验探究】一、提出问题是不是只要物体的质量相等、升高的温度相同,它们吸收的热量就相等呢?或者说物体吸收热量的多少是否还跟其他因素有关? 二、猜想与假设学生猜想物体吸收热量的多少还可能与物质的种类有关。 三、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1.教师导引一:教师为同学们提供了水、煤油、沙子三种物质,同学们可任意选择。2.教师导引二:怎样确定水和砂子吸收的热量是否相同?学生经讨论认为:通过加热时间的长短来确定。教师强调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