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0709406

易错点17 诗歌鉴赏之名句鉴赏-备战2022年中考语文考试易错题(word版含答案)

日期:2024-06-27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43次 大小:55342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鉴赏,易错,考试,版含,word,错题
    易错点17 诗歌鉴赏之名句鉴赏-备战2022年中考语文考试易错题解析版 易错点17 诗歌鉴赏之名句鉴赏 【典例分析】 例:【2021·湖北十堰·中考真题】 阅读古代诗歌,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黄鹤楼 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1.下列选项中,对本诗内容和写法的理解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诗人悬想自己乘黄鹤经过这里的情景,回到现实却发现鹤去楼空,因而惆怅。 B.颔联中“悠悠”一词写出白云飘飘荡荡的样子,表现作者悠闲自在的心境。 C.尾联写诗人清晨凭栏远望,故乡却被暮霭所隔,望不可见而生无限愁思。 D.本诗是题咏黄鹤楼的名作,描写诗人登楼时的所见所感,抒发思乡之情。 2.请自选角度赏析颈联“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答案】 1.D 2.示例一:炼字角度:“历历”“萋萋”使用叠词(声调铿锵,音韵清朗,富有音乐美),写出了树木葱翠、清晰可辨与草木茂盛的特点。 示例二:修辞角度:运用对偶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树木葱翠、清晰可辨与草木茂盛的特点(或:登高所见明丽之景,境界阔大,色彩鲜明)。 示例三:内容角度:此联为登高所见明丽之景,境界阔大,色彩鲜明。 【分析】 1.A.诗人先悬想“昔日”仙人费祎乘黄鹤经过这里的情景。故“悬想自己乘黄鹤”表述不正确; B.颔联中“悠悠”一词写出白云飘飘荡荡的样子。表现的是作者对岁月不再、世事茫茫的感慨; C.尾联写诗人傍晚凭栏远望。不是“清晨”。 故选D。 2.本题考查句子赏析。可从修辞、描写、关键字等方面,从本义、内含、主题和情感三方面进行赏析。 如“修辞”角度。“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运用的是对偶的修辞,描绘的是登上黄鹤楼后看到的景象,这是一幅草木茂盛、明光明媚,视线极佳的所见之景。在和煦的阳光照耀下,长江对岸的汉阳平野中那一棵棵葱翠树木,清晰可辨:江中的鹦鹉洲上,芳草如茵,长得非常茂盛,此联所写为登高所见,境界圆大,色彩解明,两句对仗工整,各用一个叠词,声调铿锵,音韵清朗,富于音乐美。 从关键字上。像“历历”“萋萋”叠字成词,既描绘诗人所见“白云飘荡、树木葱翠、清晰可辨与草木茂盛”之景,作者从对世事茫茫的感慨自然转到登楼眺望眼前美景,为最后“思念家乡”的情感作铺垫。 从内容角度。晴空里,隔水相望的汉阳城清晰可见的树木,鹦鹉洲上长势茂盛的芳草,描绘了一个空明、悠远的画面,景境界阔大,色彩明丽,为引发诗人的乡愁设置了铺垫。 综上分析,选择其中一点作答即可。 例.【2021·黑龙江·中考真题】 阅读古诗文,回答问题。 山坡·潼关怀古 张养浩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请自选角度品析“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句中的加点字。 【答案】 示例一:“聚”字,从视觉角度,写出了群山包围之中的潼关地势险要,又赋予了潼关四周山峦生命和意志,好似它们守卫着潼关。“波涛如怒”,从听觉角度写波涛汹涌澎湃好像在发怒,“怒”字,既写出了黄河的咆哮,又交代了潼关处于黄河之边的险要地势,表现生动形象。 示例二:“聚”字赋予静止的峰峦以动态感,用拟人的手法,使人仿佛看到群山竞向潼关奔来的情景;“怒”字则生动形象地表现出黄河波涛汹涌的情态。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炼字的能力。 (1)表现手法的角度 句中,“聚”“怒”二字在表达上比较生动形象,且意蕴丰厚。“聚”字从视觉上来写,写出了包围潼关的重重高山的雄伟险峻;“怒”字从听觉上来写,写出了黄河的奔腾怒吼和势不可当,而潼关处在这样的河山之间,其险要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