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07266

《范进中举》教学设计

日期:2024-06-26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61次 大小:13687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
范进中举,教学设计
  • cover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范进中举》教学设计 教学设想: 《范进中举》是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节选自长篇讽刺小说《儒林外史》。其人物形象鲜明,语言极具辛辣嘲讽意味,笑声背后透着深深的悲凉。本课的设计体现“以学为主”的理念,以学生学习活动为主。面向全体,关注个体,尊重学生独特体验。遵循小说创作艺术规律,体现小说教学特点。重视情节梳理,人物形象解读,典型环境分析。而这一切都建立在品味小说语言基础之上。 教学目标: 1.感受、理解范进的形象及典型意义。 2.体会典型环境对人物的影响。 3.品读辛辣嘲讽的语言。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导入新课———引出“中举”。同学们,科举制是封建社会人才选拔的重要制度。对于读书人而言,一旦中举,命运将发生极大变化。(板书:中举)在你的想象中读书人中举会有怎样的表现 今天我们一起走近一位已近垂暮之年的中举者———范进。(板书:范进)看一看,他有怎样的表现,或许你会有许多新的感悟。知识链接———作家、作品。1.本文选自哪部书,谁能介绍一下?2.你对作者了解多少?整体感知———好了!”1.请同学们速读课文,找出范进中举时的表现,标出最能反映他中举心情的一句话。2.你从这句话中读出了什么 能从上下文中找出根据吗?(教师倾听,适时引导,总结胡屠户、众相邻、张乡绅的形象,分析典型环境对范进的影响)问题探究———真的“好了”吗?1.让我们将目光投向一派喜庆与繁华的背后,冷静思索一下:范进中举后,他的人生真的都“好了”吗?(学生小组讨论后,教师参与集体交流,适时引导,总结范进形象)2.范进中举仅是个人的悲剧吗?(揭示主题:批判科举制度对整个社会尤其是对知识分子的毒害。)品味语———笑声背后请同学们找出文中你认为可笑之处,想一想:它可笑在哪里,笑声背后隐含着什么?六、拓展延伸———再塑生命”假如你是范进,假如人生可以重来,你将怎样生活?七.布置作业 学生根据自己对科举的了解,自由言说读书人中举后的表现。好奇于范进中举后的表现,激起阅读兴趣。学生介绍《儒林外史》及作者吴敬梓。其余同学适时补充吴敬梓对科举制的态度。学生速读课文。找出“范进发疯”一段,标出“噫!好了!我中了!”,举手回答。学生同位交流,围绕范进“欣喜若狂”、“愁苦一扫而光”,他认为自己“身价倍增”、“荣华富贵指日可待”讨论。阅读课文,从上下文中找出根据。(胡屠户、众邻居、张乡绅对范进前后态度变化)班上交流。范进中举前后胡屠户的言行前倨后恭: 例如,胡屠户两次贺喜的表演,同一地点,对同一对象,评价截然不同。前面是说“我自倒运,把个女儿嫁与你这现世宝,历年以来,不知累了我多少”;后来“现世宝”成了举人,成了老爷,语言立刻变化,说“……我自己觉得女儿像有些福气的,毕竟要嫁与个老爷,今日果然不错”。 众相邻在范进中举前对他漠不关心,中举后热心相助。张乡绅在范进中举前对他不屑一顾,中举后竭力拉拢。学生再读课文,用心思考———四人一组交流———班上发言。并非一切都好了:(细读课文,找出有关语句,适时总结)1、耗费了大半生的光阴,青春不再。2、多年失败使其心灵麻木、人格卑怯、尊严丧尽。3、醉心功名,利欲熏心,无真才实学。4、家庭困窘,亲人受苦范进:猥琐懦弱而又圆滑世故。(可从范进对待胡屠户及张乡绅的态度判断),热衷功名受封建文化毒害。中举前唯唯诺诺,中举后则坦然地同方面大耳的张乡绅平起平坐,打起官腔,成了封建社会的新贵,特权阶级的人员。(这一形象的典型意义:报录人在范进发疯后镇定的提出了解救方法,可见他见过类似的情形。)学生独立思考,自由发言。不仅是个人的悲剧,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