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0728907

2021-2022学年浙科版(2019)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1 4.2人体通过非特异性免疫对抗病原体 课件(21张ppt)

日期:2024-05-13 科目:生物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56次 大小:256356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2021-2022,人体,21张,课件,病原体,对抗
  • cover
(课件网) 浙科版2019版选择性必修一 第一节 体液调节是通过化学信号实现的调节 第一节 体液调节是通过化学信号实现的调节 第四章 免疫调节 第二节 神经系统通过下丘脑控制内分泌系统 第二节 神经系统通过下丘脑控制内分泌系统 第二节 人体通过非特异性免疫对抗病原体 课标阐释 学法指导 1.通过讨论人体抵御细菌等病原体的侵染过程,说出非特异性免疫的两道防线及其作用,并概括非特异性免疫的特点。(生命观念、科学思维) 2.通过分析炎症反应过程,概括非特异性免疫的作用及机理。(生命观念、科学思维) 1.阅读教材有关第一道防线和第二道防线的论述,总结非特异性免疫的组成。 2.结合非特异性免疫的机理,小组讨论生活中的有关病原体感染及免疫的实例。 一、体表屏障是人体对抗病原体的第一道防线 1.身体表面的物理屏障:皮肤和消化、呼吸、泌尿、生殖等管道的黏膜。皮肤表面有一层死细胞(角质细胞),病原体不能生存。 2.身体表面的化学防御:皮肤中的皮脂腺分泌的油脂,会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唾液中的溶菌酶(消化细菌细胞壁)和胃液中的胃酸(会杀死大部分微生物)等 皮肤与黏膜是保卫人体的“第一道防线”或“机械防线”,其作用有三种:①机械性阻挡和排除作用;②化学物质的抗菌作用,如汗腺分泌的乳酸、皮脂腺分泌的脂肪酸、胃黏膜分泌的胃酸以及泪腺、唾液腺和呼吸道黏膜分泌的溶菌酶等,都有抑菌和杀菌作用;③正常菌群的拮抗作用(体表或与体外相通的腔道的正常菌会产生抑制微生物生长的物质)。 (2)特点:人人生来就有,不具特异性,而是对多种病原体都有一定的防御作用,具有出现快,作用范围广,强度较弱等特点。 (3)类型:多种非特异性的细胞(白细胞中的吞噬细胞)和分泌多种化学物质(血浆蛋白,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如溶菌酶)) 二、体内的非特异性反应是人体对抗病原体的第二道防线 1.非特异性反应: (1)含义:机体对突破体表屏障的病原体产生的、不是专门针对某种特定的病原体的反应。 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如溶菌酶)和吞噬细胞是保卫人体的第二道防线。在正常体液和组织中含有多种免疫活性物质,如抗体、淋巴因子、溶菌酶、干扰素等,它们可以配合免疫细胞、抗体或其他防御因子,使之发挥较强的免疫功能。 由此可见,溶菌酶的杀菌作用存在于人体第一、第二两道防线。 (毛细血管和细胞被破环) 皮肤受损 细胞 释放多肽 类物质(组织胺) 引发神经冲动使人 产生痛觉(痛) 微动脉和毛细血管 扩张,皮肤变红(红) 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 蛋白质和液体溢出引 起局部肿胀,局部 体温升高(肿、热) 微生物的作用 增强白细胞吞噬侵入病原 2.局部炎症反应 脓液:在克服感染时,死亡的白细胞及一些坏死组织、坏死细胞、死细菌和活的白细胞结合在一起形成一种黄色黏稠的液体。 皮肤的任何破损都可能使病原微生物进入体内,引起吞噬细胞(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从毛细血管中钻出。 吞噬细胞细胞膜表面的受体可以识别并结合许多病原体表面共同存在的组分(不具特异性),吞噬细胞中含有大量的溶酶体可将吞噬的微生物消化。(吞噬小泡与溶酶体融合) 3.发热的机理 巨噬细胞遇到入侵的微生物时,会释放一种称为白细胞介素-1的调节分子。白细胞介素-1和细菌产生的内毒素等其他致热原,能刺激下丘脑内的神经元,使体温升高,体温升高的结果就是发热。 4.干扰素 种 类 分泌细胞 作  用 α干扰素 被病毒感染的体细胞 作为②信号刺激周围细胞产生另一种能③抑制病毒复制的蛋白质,从而抵抗 ④病毒(填“细菌”或“病毒”)的感染 β干扰素 γ干扰素 ①白细胞 1、以下有不同的清除病原体的过程: A、注射青霉素杀菌 B、白细胞的吞噬作用 C、炎症反应 D、粘膜阻止细菌进入体内 E、免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