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0731084

历史与社会 九年级上册 4.1.2 土地改革和三大战役课件+导学案

日期:2024-11-22 科目:历史与社会 类型:初中素材 查看:95次 大小:145946415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历史,社会,九年级,上册,4.1.2,土地改革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四单元第一课第二目 土地改革与三大战役导学案》 【学教目标】 1. 了解内战爆发后国统区和解放区不同的社会面貌;掌握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的重要意义。 掌握三大战役的名称、时间、地点,以及重要意义。 2. 通过史料对比,学生能描述国统区和解放区不同的社会面貌,能说出人心向背在战争中的作用 。 3. 通过对人民解放战争胜利原因的分析研究,认识得人心者得天下,失人心者失天下,从而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和价值观。 【教学重难点】 重点:土地改革和三大战役。 难点:共产党在解放战争中由弱变强最终取得胜利的原因。 一、自主学习:初读教材、勾划要点、完成填空: 解放区的土地改革 背景 纲领文件 内容 总路线 意义 战略反攻 背景 国民党的重进攻已经被粉碎 目的 把战争引向国统区(扭转战争局势) 时间 标志 意义 战略决战 背景 敌我力量发生重大变化,国民党重点防御主要城市 战役名称 时间 作战方针 意义 1948.9———11 关门打狗 1948.11———1949.1 中间突破 1948.1———1949.1[来源 瓮中捉鳖 意义 二、问题探究 探究一:阅读教材p93加以概括国统区的政权的危机表现在哪些方面? 探究二:为什么共产党能在短短三年时间由弱变强,最后取得战争的胜利?这其中,有哪些重要因素? 三、练习巩固 1. 下列有关新中国建国初期的土地改革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消灭了地主阶级,使人民政权更加巩固 B.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 C.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 D.彻底摧毁了2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地主没有任何土地可以耕种 2. “1947年,……这种改革和其他改革将解放军攻势所及的数百万农民吸引进了人民解放军的阵营,国民党后方的成千万的农民也纷纷武装起义,反抗国民党军和国民党政权。”与材料所反映的现象相关的是( ) A.《天朝田亩制度》的颁布 B.《中国土地法大纲》的实施 C.“平均地权”政策的提出 D.“减租减息”政策的实施 3. 下列表格中的内容是中国共产党在不同时期的土地政策,这表明中国共产党( ) A.不断扩大农村革命根据地 B.逐步壮大解放区军事实力 C.重视发挥农民的革命作用 D.巩固抗日根据地民主政权 4. 这一战后,东北解放区成为巩固的战略后方。毛泽东信心十足地说:“这样,我们原来预计的战争进程,大为缩短。”“现在看来,只要从现在起,再有一年左右的时间,就可能将国民党反动政府从根本上打倒了。”“这一战”指的是(   ) 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 D.三大战役 5.利用历史地图,可以帮助我们在历史学习中形成正确的时空观。下图所示的战役是( ) A.百团大战 B.辽沈战役 C.淮海战役 D.平津战役 6.毛泽东1946年夏与美国记者斯特朗谈话时说:“原子弹是美国反动派用来吓人的一只纸老虎,看样子可怕,实际上并不可怕。当然,原子弹是一种大规模屠杀的武器,但是决定战争胜败的是人民,而不是一两件新式武器。”材料中毛泽东认为( ) A.战争胜利的关键取决于人心向背 B.决定战争胜败的是新式武器 C.美国的支持是战争胜负的关键 D.战术决定战争的胜败 7.“蒋介石把他的主要兵力集中在陕北、山东,搞重点进攻,好比两个拳头一张,胸膛就露出来了。……我们就攻其薄弱部分,从中央突破,像一把尖刀,插入敌人胸膛。”这是毛泽东对1947年战局的一个分析。针对这种情况,中共中央采取的战略行动是(   ) A.渡江战役 B.转战陕北,进行战略防御 C.挺进大别山,转入战略反攻 D.打运动战,进行战略转移 8.下列有关新中国建国初期的土地改革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消灭了地主阶级,使人民政权更加巩固 B.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 C.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