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0731477

粤沪版 初中物理 八年级上《声音与环境》全章复习 学案

日期:2024-05-19 科目:物理 类型:初中学案 查看:71次 大小:180736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
初中,物理,八年级,声音与环境,全章,复习
  • cover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声音与环境》全章复习 【知识网络】 【要点梳理】 要点一、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1.声音的产生: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固体、液体、气体振动都可以发声。自然界中凡是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的传播: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但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3.声音的传播速度: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是不同的。15℃时空气中的声速是340m/s,平常我们讲的声速,指的就是此值。 要点诠释: (1)声音的传播是需要介质的,它既可以在气体中传播,也可以在固体和液体中传播。 (2)影响声速的因素:①介质的种类,一般情况下v固>v液>v气; ②温度,同种介质,温度越高,声速越大。 (3)物体振动产生的声音在气体、液体、固体中以波的形式传播。 要点二、乐音的特征 1. 音调:声音的高低叫音调。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 2.响度:物理学中,声音的强弱叫做响度。 影响响度的因素:(1)声源的振幅;(2)人耳离发声体的距离。 3.音色:音色是声音的一个特色,不同的乐器,即使它们发出声音的音调和响度相同,我们也能分辨它们。主要音色不同。音色与声源的材料、结构有关。 要点诠释: 关于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由频率决定,同种材料的物体的音调与材料的长短、 粗细、松紧有关;而响度由振幅决定,还与人耳到声源的距离有关;音色与发声体的材料、结构有关,因此不同乐器的音色不同;注意联系实际生活从定义区分音调、响度和音色。 要点三、噪声 1.噪声 (1)从物理学角度看,物体杂乱无章的不规则振动产生的声音,称为噪声。如:家庭装修时电钻发出的声音。 (2)从环境保护角度来说,一切干扰人们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都称为噪声。 2.噪声的危害 (1)理想声音环境是白天不高于55 dB,夜间不高于45 dB; (2)超过70 dB人就会心烦意乱。 3.噪声的防治: (1)从噪声的产生处防治噪声; (2)从噪声的传播过程中防治噪声; (3)从噪声的接收处防治噪声。 要点诠释: (1)噪声的来源:①工业噪声:纺织厂、印刷厂、机械车间的噪声;②施工噪声:筑路、盖楼、打桩等;③社会噪声:家庭噪声、娱乐场所、商店、集贸市场的喧哗声;④交通运输噪声:各种交通工具的喇叭声、汽笛声、刹车声、排气声、机械运转声等。 (2)噪声往往只能减弱,而不是完全的消除,因为在一些生产生活中是不可避免的要产生噪声的。 要点四、声与现代科技 1.奇异的声现象 (1)回声:声音在传播的过程中遇到障碍物时,将被反射回来,反射回来的声音再次被我们耳朵听见就成了回声。 (2)共鸣:将两个频率相同的音叉靠近放在桌子上,敲击其中一个,未被敲击的音叉也发出了声音,这种现象称为共鸣。 2.超声:把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音称为超声。超声的波长短,在均匀介质中能沿直线传播,应用于探伤、测距、测厚、医学诊断和成像。 3.次声:通常把频率低于20Hz的声音称为次声。火山爆发、激光、地震、海啸、台风、核爆炸、火箭发射等现象都会产生次声。次声频率低,其最显著的特点是传播距离远,不容易被吸收。如:印度尼西亚的喀拉喀托火山爆发时,产生的次声绕地球三圈传播了十几万米。次声速度大于风暴的速度,可以检测风暴。但是有的次声对人体有害。 要点诠释: 声和声音,声的概念比较广,包括声音、超声、次声等;声音的概念相对较窄,仅指人耳能感觉到的那部分声。在声的利用这一节中了解声音、超声、次声的应用。 PAGE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