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0758887

24诗词曲五首 课件(共52张PPT)

日期:2024-06-26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30次 大小:711423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词曲,五首,课件,52张,PPT
  • cover
(课件网) 第24课 诗词曲五首 新课导入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1.识记《乐府诗集》、岑参、辛弃疾、文天祥等的相关文学常识,背诵这五首诗词曲。 2.把握诗歌内容,体会诗歌的意境,学会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 3.体会作品的意蕴和艺术感染力,提高对古诗词的鉴赏能力。 学习目标 十五从军征 乐 府 (1)古代音乐官署。“乐府”一名始于秦,秦及西汉惠帝时均设有“乐府令”。武帝时的乐府规模较大,掌管朝会宴飨、道路游行时所用的音乐,兼采民间诗歌和乐曲。 (2)诗体名。本指乐府官署所采集、创作的乐歌,也用以称魏晋至唐代可以入乐的诗歌和后人仿效乐府古题的作品。宋元以后的词、散曲和剧曲,因配合音乐,有时也称乐府。 十五从军征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  ———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 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 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 极端不合理的封建兵役制度 远望所见 近看所见 凄凉破败 孤独悲伤 暴露封建社会不合理的兵役制度对劳动人民的残酷奴役和迫害 1.通假字 不知饴阿谁(同“贻”,送给) 2.一词多义 从 十五从军征(动词,跟随) 兔从狗窦入(介词,自,由) 重点词语解释 这首诗歌的主题思想是什么?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老兵还乡后才知道家人均已死去,田园故宅成了废墟,自己已无家可归的悲惨情状,控诉了封建社会兵役制度给人民带来的深重苦难。 问题探究 1.以第一人称叙述所见所感。 这首诗以第一人称的口吻叙事,尽情渲染了老翁的不幸遭遇及其内心无法忍受的悲痛。 2.注重环境描写。 “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等环境描写,将老翁家中凄凉破败的景象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出来。 写作特色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岑参(约715—770),江陵(今湖北荆州)人,唐代诗人,与高适并称“高岑”。曾任嘉州刺史,世称“岑嘉州”。由于从军西域多年,对边塞生活有深刻体验,岑参善于描绘异域风光和战争景象。其诗气势豪迈,情辞慷慨,语言变化自如。代表作有《逢入京使》《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等。 作者简介 唐代天宝年间,李唐王朝在西北战事不断,许多文人也纷纷投入军人幕府,寻求个人发展。天宝十三年(754),岑参任安西北庭节度判官。此时,他的同僚武判官要回京述职,诗人便在军帐中设宴为武判官送行,于是有了这首咏雪送人的名作。这首诗可以说是唐代中期边塞诗的代表作。 背景材料 第一层,描写边塞漫天大雪的奇丽景象。 第二层,写雪中送别武判官的情形。 整体感知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岑 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节度使下面资佐理的官吏 指西域的天气 狐皮袍子 锦缎做的被子 用兽角装饰的硬弓 镇守边镇的长官此为泛指,与上文的“将军”是互文 天太冷而冻得拉不开弓 穿 大沙漠 纵横的样子 这里指主帅的营帐 营门 chè牵引 下雪后红旗冻住了,北风吹来,也不能飘动了 这里形容雪花 阴云 阴暗无光 用丝织成的帐幕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呼呼的北风卷地而来,连白草也被刮倒了。塞北的天空,才八月就已雪花纷飞。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好像是一夜之间春风突然吹来,千树万树的梨花同时盛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雪花飘进珠帘沾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